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性侵女童案件,引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保护的担忧。
今年,江苏省徐州市教育局启动“法治启航——女童保护”优秀讲师培训,将“女童保护”防性侵课程逐渐覆盖全市小学。据了解,目前徐州已有800余人通过试讲考核,徐州“女童保护”讲师团队初步建立。
防性侵课程进课堂
“同学们,你们知道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让人轻易触碰?”“如果遭到侵犯时,你们该怎么办?”……不久前,女童保护志愿者讲师王辉来到徐州市民主路小学,给三年级以上的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特别的“防性侵”课程。
这是“女童保护”项目首次在该校开课,使用的是经多次试讲、专家数轮修订后的教案。
课堂上,王辉结合课件漫画告诉学生们,身体最为隐私的部位绝不允许外人触碰,遇上此种情况,要坚决说“不”并迅速离开,及时告诉家人或报警。面对陌生人问路时,可以告诉他怎么走,但绝对不能听从他人的言语,放松警惕带其前往;上学、放学路上,女孩子一定要结伴同行或由家人接送,尽量不要单独行走。
整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答疑、互动分享、游戏竞赛等形式,王辉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当前不法分子惯用的诱骗手法,以及犯罪的类型、危害,并联系日常生活向同学们传授如何避免及防止不法分子诱骗,告诉他们防范性侵害、抵御性犯罪及进行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儿童性侵害、性保护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但我想,沉重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警示,提醒每一位家长和老师,一定要将性安全教育传授给每一个孩子。”王辉认为,“女童保护”是一个泛指,“有时男孩也容易受到性侵害,而且更为隐蔽。所以,不管男孩、女孩都要学习并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这样的课程,哪怕是只有一个孩子听进去并免受侵害都是值得的。”王辉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讲师和志愿者加入到“女童保护”的队伍中,让更多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远离性侵害。
民主路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避免发生少年儿童受侵事故,给学生们更多的安全防护知识,“女童保护”防性侵课程已经纳入了该校的日常课程中,“这是学校该做也必须要做的”。
据记者了解,除民主路小学外,解放路小学、民富园小学等市区多所小学均已将“女童保护”课程开进课堂。同时从建立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入手,让家长加强监护和防范意识,让老师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在学校全面启动“女童保护”防性侵课程,建立“家长+儿童+老师”的儿童保护“三道网”。
“女童保护”的徐州探索
据“女童保护”基金统计,仅2014年、2015年两年间,被媒体公开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就高达843起。
“性侵儿童的行为太令人发指,每一起这样的案件背后都暴露出社会责任的缺失。教育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理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每每看到这些案件,徐州市教育局局长张德超总是痛心疾首。为此,他主动联系相关机构,希望能为在校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多做些事情。
去年,在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组织下,“女童保护”项目就曾经走进当地部分学校,培训了一批社会志愿者,并开展了一系列课程培训。
“女童保护”项目推广的关键在于师资。今年,为加强未成年学生安全防范教育,普及和提高未成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徐州市教育局针对各中小学开展“法治启航———女童保护”优秀讲师培训。从3月30日到4月14日,历时两周的时间,丁霞、王丽东、黄佳璐等“女童保护”基金专业培训师奔波于贾汪区、新沂市、丰县、沛县、铜山区、邳州市、泉山区、云龙区等11个县(市、区),对1037名受训教师逐一进行考核。其中,829名教师通过考核,成为徐州本地“女童保护”讲师,她们将回到各自的学校,为学生讲授防性侵知识的课程。今后,这支教师队伍还会继续扩展,逐渐覆盖到全市各中小学校。
所到之处,除培训讲师外,专业培训师们还为学生开设了防性侵示范课,邀请市中级法院少年家事庭法官杜秀兰,为教师开设预防性侵害的专题法律讲座,邀请汇君律师事务所的汪新娟律师为家长开设“悉心呵护,远
离侵害”的专题讲座。
这种“专家引领、行政助推、志愿者参与”的“一校一讲师”全覆盖模式,被“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孙雪梅誉为“最接地气又极富行动力和延展性的女童保护徐州模式”。
与此同时,徐州团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让孩子们在复杂的环境下健康成长,作为徐州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团市委通过政府购买“女童保护”服务项目,希望能够建立起学校教育、家庭关爱、社会协同的三级安全管理模式,为广大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坚强的保障。团市委将统一安排课程,优先将课程输送到偏远农村小学,逐渐覆盖全市重点乡村小学。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检察院也表示,将以“法治启航——女童保护”优秀讲师培训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深入开展徐州市检察机关“护苗行动”实施方案,立足未检职能,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在校园尤其是偏远乡村小学校开展更加广泛的普法教育,一方面加强女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方面震慑各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尤其是留守女童等弱势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
严格讲师考核制度
“徐州基础教育体量庞大,在校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共计160万人。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张德超介绍说,他们与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及女童保护基金联合启动“女童保护”讲师培训计划,对来自全市902所小学的女童保护讲师执行严格的考核标准,逐一过关。考核成绩要真实反馈给各县市区教育局,考核不过关的老师直接退回推荐学校,另行选拔,宁缺毋滥。
张德超强调,“女童保护”基金坚持严谨的考核,不仅要把自我保护的知识教给孩子,还要避免因用语不当给孩子造成误导,这一点教育局非常认同。所以,徐州市教育局对讲师的选择也特别慎重,先由各县市区各学校选拔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培训,经过认真预习备课、观摩视频示范课、讲师培训课后,才参加现场试讲考核。
在此轮大批量的讲师试讲考核之后,徐州市教育局和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还将王丽东“留”下来,继续强化培训各区县已经试讲合格的优秀讲师,为女童保护基金培训师队伍建设做储备,未来可参与当地其余讲师的试讲考核。
“其实校园性侵并不遥远,一直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与孩子们沟通这样的话题。”丰县梁寨镇赵楼小学教师侯妍妍说,经过培训,她掌握了这一技巧,感觉“非常有必要”,“一定要跟孩子们聊聊,让他们掌握基本的防范知识。”
很多考核过关的讲师,回校就已经行动起来了。在“女童保护丰县讲师培训群”里,每天都有老师发送课堂照片,分享课堂感受,并给还没有上课的老师分享经验。遇到有疑惑的问题,会继续在群里向女童保护基金提问,寻求答案。
“首次大批量的讲师培训出来了,接下来还会继续,最重要的就是监督课程,确保全市160万学生和幼儿都能听到这样一堂课。”张德超说。
关于“女童保护”
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14岁以下女童遭遇性侵案例。2013年6月1日,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2015年7月6日,“女童保护”升级为专项基金,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女童保护”以“普及、提高儿童防范意识”为宗旨,致力于保护儿童,远离性侵害。
截至2016年3月底,“女童保护”已在北京、山东、浙江、江苏、吉林、湖北、贵州、云南、广东、黑龙江、广西、安徽、福建、甘肃、四川、重庆、河北、辽宁、山西、河南、天津、宁夏、湖南、新疆等25个省份相继开课,进入学校直接面对超过12万名儿童上过防性侵一堂课,培训志愿者超过万人。而与地方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的合作,培训当地教师授课,使得儿童防性侵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覆盖人群超过66万。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