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又有一批“春晖使者”奔赴全国18个省的121个项目点开始新一轮的活动。今年,已经是上海灵青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灵青”)开展春晖使者行动的第10年了。春晖使者行动倡导大学生懂得反哺和感恩,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关注乡村发展。自2006年发起至今已累计支持全国900多支大学生团队近万人走进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乡村进行开展教育援助、文化调研、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暑期实践。
陪伴大学生社团成长
目前,全国已有多所大学的大学生自发成立了自己的公益组织,大多以支教、环保为目的,致力于改善社会生态问题。但是由于大学生社团的流动性较强,导致这样的社团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
江苏大学大眼睛社团今年已经是开展暑期支教的第7年,“社团感觉去年在资金运转以及发展方向上遇到了瓶颈。”大眼睛社团现任负责人陈驭宇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到现在,我们和灵青合作已经1年了,这一年灵青向我们分享了一个更科学系统的运行方式,让社团更科学和睦。此外,灵青邀请了一些心理和教育方面的老师,为团队开展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培训课程。”
上海外国语学院永恒之火实践队负责人张美成告诉记者:“灵青与我们合作已经7年了,灵青对我们团队影响最大的就是改变了我们团队的定位。团队刚发起的时候我们考虑得比较简单,觉得物资的支持就可以改变边远牧区贫困的现状。但是在接触到灵青之后,让我们觉得要做更注重影响的事情,所以我们去年开始试着转型,开始做民族文化传承。虽然我们的力量比较小,但是我希望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对于陪伴大学生社团成长,灵青定期开展以团队建设、志愿者管理、筹款、公益项目设计和运作等内容的线上培训和交流,全方位辅导团队发展。“灵青尊重大学生团队的自主项目发展,以一对一沟通的方式对项目进行优化,并提供各类资源的支持。”春晖使者行动的负责人黄蓓向《慈善公益报》记者解释灵青的陪伴模式。
树立健全朴素的人格
从2013年开始,灵青结合春晖使者行动发起智慧书包项目,为乡村孩子筹集书包、图书、文体器材。正在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丰沛村支教的江南大学远山助学社的负责人陈小文向记者回忆2015年为智慧书包募款时候的情况:“我觉得我身边的好人很多,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力量有这么大。去年我们去贵州遵义和广东河源,加起来有200个学生,就是我们要筹集2万元,对于我们而言就是天文数字。因为我也是从乡村来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接触过,好多东西都是上初中父母才答应给我买,所以我觉得这个书包对于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很有意义,我很愿意接受这个挑战。在我筹款的时候,身边很多的同学非常相信我,都为智慧书包捐了钱,让我感受到社会上的善意。从当时的不可能,到超额完成善款,让我觉得很多东西只要想做愿意尝试,都是可以打开局面的。这也是我今年继续参加支教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小文还说到:“在2016年5月举办的灵青公益交流会上,我遇到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在私下交流中我获得了肯定,并且互相倾诉了困惑。对于我而言,陪伴着社团的发展让我学会了坚持、努力,面对事情时刻保持积极阳光。”
鼓励参与社会的建设
灵青希望以陪伴的方式推动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脚下的土地、发现社会问题,以不抱怨不旁观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社会问题。在培养大学生健全、朴素的公民人格同时增进他们对乡土的认同,重拾对土地和自然的尊重。
春晖使者行动项目主管黄蓓告诉记者:“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对身处其中的个人影响巨大,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让社团成长起来,进而更有效、持续、深入地推动更多大学生参与社会建设,为公益慈善机构培养更多人才。”
“我们项目单独在上海注册之后开始接触更新颖和更具发展性的运作模式,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磨炼,不懂的地方不去乱做,力求稳扎稳打。”灵青的总干事吴琼洁对灵青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记者 弥 生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