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第一副主席舒骏。
“舒骏”是他的中文名字。刚见到舒骏,他身着轻松的装备,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与他曾在北京大学医学院所接受的十年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
作为尼泊尔阿尼哥协会的第一副主席,舒骏此次受邀参加阿里公益大会“人人公益,救在身边”救灾分论坛,并分享了尼泊尔自去年4月25日地震的灾后重建情况。
尼泊尔阿尼哥协会是由曾在中国留学的尼泊尔人组成的一个非盈利、非政府组织。2015年4月25日,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发生后,阿尼哥协会在震后第三天作为第一批救援队伍紧急赶到灾害现场,展开了一系列救灾、义诊活动,来帮助尼泊尔的受灾群众。
舒骏说到在那次强地震后,壹基金等中国的公益组织不断向尼泊尔提供了大量粮食、帐篷、铁皮和药品等急需物资,对尼泊尔的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震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受灾的人们在各方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逐渐走出了地震阴影。
舒骏回忆,尼泊尔地震后,曾出现救援队收到消息说某一地区紧缺某种物资,而送达后却发现消息并不属实的情况。他表示,这其实并不是尼泊尔特有的情况,在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消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而很容易造成消息的误传。舒骏认为救援应该与受灾地区建立直接对接的关系,并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才能快速、高效的完成救援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地人民的真正需求,像在尼泊尔,比直接捐款更有意义的是为当地人民带去铁皮、大米、药品。
除去直接的物质上的援助,舒骏认为对于受灾地区人们心理上的安慰也格外重要,而这种心理安慰无关乎国家,无关乎文化。
“为了更好的开展灾后救援工作,救援人员对当地文化习俗有所了解就显得很重要。”舒骏说,尼泊尔是一个佛教国家,但也有伊斯兰等其他宗教,要能够使救援工作顺利、有效进行,救援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同宗教之间文化的差异性。其实,不止尼泊尔,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信息,对于救援的和高效性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
舒骏表示,尼泊尔虽然还处在灾后重建的复杂阶段,但当地人们坚强、乐观的心态以及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让人十分欣慰。(金海艳)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