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2016年度中国慈善公益展望:民政事业改革提速

2016年01月18日 07:25   来源:慈善公益报   

  2016年度中国慈善公益展望·民生

  民政事业改革提速

  “‘十三·五’大幕已拉开,使命光荣而艰巨。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形势、新要求,推动民政事业实现新的发展。”日前,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2016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展望今后的民政事业时表示:“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编制发展规划为引领,以法治为保障,切实起好步、开好局。”

  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十三·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纵深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民政事业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亦前所未有。

  拓展新型社会救助

  李立国强调,对于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应研究老年人照顾性政策,制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推动落实医养结合、金融支持等政策,指导地方加快出台老年人“三项补贴”福利政策;继续支持农村幸福院建设,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监管办法,落实年度报告、综合评估等制度;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业信息统计和动态监测制度;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协调制定加快康复辅具业发展的意见和加快精神卫生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推进建立假肢师和矫形器师职业资格制度;协调落实福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协助制定困境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加强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制度;要拓展新型捐赠方式,推进慈善超市、捐助站点运营机制改革,引导慈善组织参与扶贫攻坚。

  在减灾救灾方面,要协调制定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方案,协助修订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推进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倒损农房恢复重建救助、冬春救助等环节精准化、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常态减灾与应急救灾相结合,推进多灾易灾的地市级和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推动加强城市防灾避难场所建设;创建120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在社会救助方面,要谋划“十三·五”时期社会救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健全城乡统一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制定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支持政策;推动救助领域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加快制定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衔接方案,指导农村低保标准低于扶贫线的地区逐步提高标准;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推进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提高救助保障的精准化、科学化水平;加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

  探索社会事务改革

  在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上,李立国表示,要协调完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非营利组织自身收入免税、公益捐赠物资进口免税等政策,推动税收优惠试点工作;健全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推行社会组织抽查审计和专项检查,探索建立已脱钩的行业协会、商会和基金会年度报告制度及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认定和监管制度;探索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

  对于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应拓展服务领域,协调制定为老服务、农村留守人员服务、禁毒戒毒、职工帮扶等领域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定加强社工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继续推进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工作,出台社工服务机构基本规范;继续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实践,持续实施“三区计划”,启动实施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专业社工服务国家支援计划;制定《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完善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推进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工作。

  在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上,要做好“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加强救助管理机构风险防控;落实无户口长期滞留人员户口办理政策,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源头预防工作;启用全国救助寻亲网,整合升级打拐解救儿童寻亲等平台;协助制定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统筹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摸底排查;依法规范华侨收养,加强收养能力评估。

  对于福利彩票工作,要加强风险防控和技术研发,优化游戏品种结构;制定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办法,开设公益金资助项目集中展示平台;推进公开透明,提升品牌形象,健全"阳光福彩"长效机制。

  此外,李立国还强调,要加强民政法治建设,配合出台《慈善法》,协调制定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做好《志愿服务条例》、《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等行政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

  记者 焦 点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