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杨锦麟在发言。 李晨韵 摄

图为杨锦麟在发言。 李晨韵 摄
25日,香港资深媒体人杨锦麟出席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乡村文化论坛上表示,乡村公益需要注重“乡村内生力”的培育。近些年来,杨锦麟也一直致力于乡村公益行动,在大陆多个乡村开展“锦麟乡村读书计划”。
杨锦麟作为香港的资深媒体人,多年活跃在大陆各地,对于大陆乡村十分关注。在今天演讲时,他回忆起曾经亲身的一个故事:早年大陆一位官员跟他说,今年拆了13个村子。
在官员的眼中,一天拆13个村子是政绩,但杨锦麟听到如此话语,心在滴血。“一天能把13个乡村灭掉,大拆迁啊!灭掉的不仅是乡村,灭掉的是历史和血缘,灭掉的都是厚重的历史,我们再也回不去!”
“我们漠视乡村久矣!”杨锦麟感慨道,中国乡村在对于现代化进程中做出了很多牺牲,最大的牺牲不是农民工的前仆后继,“我觉得,最大的牺牲是农耕文明一点一滴地被遗忘和轻视。”
在杨锦麟看来,没有乡村经济形态的完善,就没有乡村文化的存续动力;没有乡村学校的乡土传承,就没有乡村文化复苏的土壤;没有乡村教师的乡土认同,就没有乡村文化传承的力量;没有乡村儿童的乡土浸润,就没有乡村文化发展的未来。
带着这份消逝乡村的沉重,带着对农耕文明复兴的责任,杨锦麟开始了行动。于是,就有了“锦麟乡村读书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是邀请国内外有志于乡村公益和民间文化事业的机构和个人,通过乡村图书馆建设、锦麟文化系列讲座等活动和形式,致力建立城乡文化纽带,以文化资源回馈和反哺乡村。
目前,该项目已经募集超过240余万元的善款和物资,服务于甘肃、贵州、宁夏、福建、安徽、浙江等200余所乡村学校,捐赠近7万册书籍,直接受益学生达4万人,覆盖600余个自然(行政)村。
总结几年来的乡村公益,这位老人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虽然没有贫民窟,但精神上的贫民窟是存在的,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大规模摧毁自己的根,以摧毁自己的根来唤起现代化的快感。所以,乡村公益就是需要注重“乡村内生力”的培育。(记者 江耘 谢盼盼)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