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妈妈织就38件毛衣等回被拐37年女儿

2019年05月21日 09:47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天是“520”——一个平凡又特殊的日子,在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一对母女送来两面锦旗。母亲叫贵秀琳,今年67岁;女儿吕珺,今年40岁。对他们来说,这两面锦旗饱含了太多的心酸与无奈,也承载着浓浓的爱意与期待。

  送锦旗的母女,从湖北襄阳市赶来。此前,由于女儿被拐,母女俩分离了37年。时间回溯至1982年3月7日,襄阳市“省一建”大院内,30岁的贵秀琳独自在家照顾一双儿女,其间,两岁多的女儿吕珺被小伙伴叫下楼玩耍。这一去,女儿便再也没有回家。

  孩子丢失后,贵秀琳一家四处寻找,都没有任何线索,这让“看丢”孩子的贵秀琳自责不已,发誓一定要找到女儿。

  37年多来,贵秀琳没有放弃过寻找女儿的念头。一度,她每天打3份工,省吃俭用攒下钱,去各地继续寻找。

  女儿被拐时,穿了一件贵秀琳亲手织的毛背心。此后每一年,贵秀琳都会为女儿织一件毛衣,到现在一共织了38件。

  2011年,贵秀琳的儿媳将公婆寻亲的信息上传到“宝贝回家”网站,网站志愿者指导贵秀琳夫妇提供线索,并采血录入“打拐”DNA数据库。

  另一边,远在福建省三明市山区,吕珺已结婚生子,与丈夫在家务农。吕珺只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但苦于家住农村、信息闭塞,吕珺并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父母的联系方式。

  2016年,在丈夫提醒下,吕珺在网上发帖寻找家人,后收到“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的电话,并采集了DNA信息。

  今年5月9日,临近“母亲节”,贵秀琳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宝贝回家”志愿者给她打来电话,告诉她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经DNA比对确认,与她失散37年的女儿终于找到了。

  母女能够团聚,与十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技术大队法医罗银洲有关。罗警官是“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成员,曾与该协会合作。2018年10月,该志愿者协会将贵秀琳夫妇的血样寄到了十堰市公安局。

  罗警官将血样入库并进行鉴定比对,不久,就与福建省三明市一名叫“王吓清”的女子比对成功。为进一步确认,罗警官联系三明市“宝贝回家”志愿者,请求对方将“王吓清”的血样寄送到十堰,同时加做了3人DNA基因位点比对。

  今年5月16日,经再次比对确认:“王吓清”就是贵秀琳的女儿吕珺。5月18日,数十名吕珺的亲属及当年的街坊邻居聚集在襄阳市南湖广场,打着“欢迎吕珺回家”的条幅,见证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天上午10时40分许,吕珺刚一下车,贵秀琳快步迎上前去,抱着女儿失声痛哭:“妈妈对不起你,妈妈对不起你!”

  37年来,母亲日思夜想的女儿,终于重新回到了自己怀抱;一针一线织满牵挂的38件毛衣,终于等回了主人。

  赵伟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朱娟娟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