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新首页 > 公益行动

“军嫂爱心小屋”将“雷锋精神”传遍大江南北

2019年04月09日 09:12   来源: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贾莹莹

  2003年从哈尔滨到辽宁海城随军的军嫂张小秋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扎根在这个举目无亲的陌生城市,更没有想过,当初与人为善的小小举动,会像一颗火种一样,辐射到全国17个省市,成为一个受助人群超过万人的志愿服务项目。

  在军嫂们十年来的精心呵护下,2009年成立的“军嫂爱心小屋”“绿丝带爱心传递”志愿服务项目已经拥有120余个成员,1000余名志愿者和42个爱心投送点、6个助学点。如今,在“爱心小屋”奉献爱心的不仅仅有军嫂,军人的母亲、小小的军娃,还有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都成为这条“绿丝带”的传递者。

  2018年在鞍山市妇联的推荐下,“军嫂爱心小屋”“绿丝带爱心传递”志愿服务项目被全国妇联推荐并获评全国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勤俭节约促成“爱心小屋”成立

  2003年,张小秋随军到了部队后,发现部队军人干部流转大,家属区铁皮垃圾箱里经常堆满了带不走的衣服、家具,看着还能用的东西就这么被丢弃在外,张小秋觉得十分可惜,于是她就把这些东西擦洗刷漆后收集起来,有新调入的官兵可以拿回家继续使用。

  “勤俭节约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到啥时候都不能忘。”一次学校老师的求助,让张小秋把帮扶目光转向了贫困学生。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张小秋号召身边的军嫂勤俭节约,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困难家庭的孩子。在她的带动下,军嫂们纷纷捐钱、捐物。但是张小秋马上意识到,如果要把公益持续做下去,光凭捐赠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很多军人家庭也并不宽裕。于是,为了不给大家增添负担,她带着几名军嫂开始“自食其力”,在家属区内捡拾饮料瓶、纸壳和旧报纸。

  时间最能检验真心。军嫂们的爱心和坚持不断感染着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这份坚持得到捐助、越来越多的战士因为军嫂们的“勤俭持家”而得到便利。点滴爱心汇聚成河,在张小秋不求回报的奉献中,军嫂们感受到在支持军人保家卫国的同时,也要尽自己所能,传承军人的奉献精神,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

  “爱心小屋”成为奉献爱心和学雷锋的家园

  家属区里,一个由铁皮汽车棚子改建的“爱心小屋”洋溢着军嫂的爱与温暖。回忆起当初“爱心小屋”的模样,张小秋用“万宝囊”来形容。“家电、家具、厨具、旧衣物,可以说这里应有尽有。”但是一到雨雪天气,这“万宝囊”里的物品却让张小秋开始担忧了,为了保护这些“宝贝”,张小秋冬天的时候手上长满了冻疮。

  随着“爱心小屋”的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一次部队首长到家属区检查工作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个“违建”的小屋,在得知这是军嫂传递爱心、践行雷锋精神的场所时,首长当即决定要大力支持军嫂的爱心举动,让勤俭节约的精神在军嫂身上得到发扬光大。

  2013年,“爱心小屋”搬进了二层小楼,收集的物品得以分类摆放,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使“爱心小屋”志愿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常态化。

  走进“爱心小屋”,一楼的军嫂们正在分类、清洗、消毒捐赠的衣物,打包好的清洁衣物即将发送到云南贫困山区。二楼的志愿者们正在将破旧的衣物和服装厂捐赠的边角料变废为宝,用她们的巧手做成鞋垫、环保袋、坐垫、沙包等捐赠给孤寡老人和山区的孩子们。

  沙盘心理指导室、妇女之家……如今的“爱心小屋”在军嫂们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经营下,不仅捐赠的物品变得越来越丰富了,而且已经升级成了志愿者们心灵成长的家园、践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的载体。

  “绿丝带”将爱心传递到全国各地

  辽宁是“雷锋精神”的起源地,如今,“爱心小屋”又成为传递“雷锋精神”的“绿色丝带”,将爱心传递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我们在全国的42个投送点都是军人军嫂回到地方后主动成立的爱心驿站。”张小秋自豪地说,他们都是在海城曾经参与或者被帮助过的人,回到老家之后,他们会主动将当地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孤寡老人的信息传递过来,我们就准备物资,打包邮寄,由他们负责分发。

  如今,海陆空三军的军嫂通过爱心传递已经形成了一个“绿丝带”传递网络。就在前不久,张小秋收到了随军在青海扶贫的军嫂汪桂菊的信息,“现在牧民穿衣很糟糕,能不能给邮寄棉衣服?”收到信息后,张小秋马上准备衣物,送往灾区。

  这样的爱心传递,在“爱心小屋”每天都在上演,不胜枚举……

  军嫂“爱心小屋”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张小秋感恩这个时代、感恩在她身边对这个“小屋”不离不弃的爱心人士。“小屋不是我一个人的,它是大家的小屋,虽然十年间小屋从小到大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初心不变,我希望通过我们让年轻的军嫂知道,我们军嫂也能帮助更多的人。”

  很多人都问张小秋,“爱心小屋”打算做到什么时候?张小秋反问道,你对亲人的爱什么时候能够终止?在张小秋心中,每一个孩子、每一名孤寡老人都是她最亲近的人,只要这些老人和孩子需要,他就会一直把爱心传递下去。

  在未来,张小秋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素质,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者,并将志愿者的服务领域细分化,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关注儿童、妇女、老人。

(责任编辑: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