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晔与即将升入大学的听障学生亲切交流。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周晔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委员通道”首次亮相。周晔又被称作“从不说话的女主播”,20多年来一直在央视担任手语主播,并担任了十九大手语翻译。其实,担任手语主播只是她的“副业”,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
1983年,周晔在北京第一聋人学校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这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当时特费解父亲给我的这个择业建议。”从教之初,周晔对特殊教育没有任何概念。但父亲告诉她,这样的学校更需要人才。
刚去的时候,她跟着其他老师学习手语,上课的时候口手并用。在这个过程中,她慢慢地理解了这个工作,并感受到了特教教师对社会的价值。她说,这个工作能够让残障孩子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不仅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而且可以改变他的家庭命运,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既然选择就要为选择负责。”周晔决心为这群特殊的孩子做些事情。
当时,科技水平远没有今天发达。要想做好特殊教育,靠的就是教师的亲情投入和社会责任,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当听到一对已被家长放弃的聋人双胞胎姐妹开口叫出“妈妈”时,她的内心是震撼的。
在担任第一聋人学校语文教师的十八年中,周晔不断创新,在全国率先承担了用组合式助听设备训练聋生发音说话、使用普通学校教材进行教改试验等实践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风格。她还代培了全国各地数十名聋校教师,多次在全国、市、区教学研讨会做研究课、公开课。
2002年,北京市第一聋人学校与东城区培智学校合并,成立了北京市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周晔先后被任命为校长、党支部书记,面对两类残障儿童,她提出了“有爱无碍、教育康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决心为残障学生一生成长和生活奠基。
因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学校老师经常会被学生无意识地磕碰、抓打,甚至踢咬。但无论大伤小伤,从来没有一个老师抱怨。周晔说,在学校老师的心中,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
目前,学校构建了从小学到职业高中的十二年一体化教育体系,实现了智障学生升入高中、听障学生升入大学的梦想。针对重度多重残障儿童,周晔开展了“送教上门”的实践研究,努力做到“教育公平”。目前该校已有多名听障毕业生考入大学,智障职高毕业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0%。
在今年两会上,周晔频频为残障孩子发声,强调特殊教育要具有特殊性。她说,是这些孩子给了她这样的关注度。在五年的委员任期中,她希望能为特殊教育事业做一些推动,努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群特殊的孩子。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最后,她作出了一个手势:“谢谢你”。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