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的一则新闻说,一位妈妈带着7个多月大的婴儿去母婴店游泳,结果婴儿溺水。妈妈和母婴店员工赶紧抱起婴儿,并将其倒立、拍打背部,几分钟后终于哭出声来的孩子被送往医院。
我们想说的是,婴儿溺水就够不幸的了,为什么还要接受高难度姿势的所谓抢救?溺水的正确急救方式不是这样的。
水并不会阻塞气道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游泳成了一种集时髦、健身、促进大脑发育、促进社交的一项全能婴儿活动。殊不知,按照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1岁以下的婴幼儿无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技巧,他们完全没有自救能力。而脖子上的项圈有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婴幼儿颈椎关节等部位损伤,甚至休克。因此,1岁以下婴幼儿没必要去体验游泳或学习游泳。
其次,我们认为,救助溺水者先急着控水完全是浪费时间。原因是水并不会阻塞气道。大家看到的溺水之后的各种反应,如青紫、呼吸或心跳停止等,都是缺氧产生的损害。简而言之,气道是通的,但人体里没有了氧气的及时供应。
具体来说,避免溺水意外的发生,第一是要保证孩子在玩水时,身边有大人陪同,不要看手机,不要走神,更不要离开。第二是平时有意识地让家庭成员学习基础急救知识。根据专业溺水急救指南,施救者首先要做的不是控水,而是判断孩子是否有反应,是否有呼吸和脉搏。
无呼吸无脉搏先做心肺复苏
对于清醒的、有呼吸有脉搏的孩子,打完120或999急救电话,注意给孩子保暖,然后等待救助就可以。对于无反应,但是有呼吸有脉搏的孩子,拨打120或999后,清理干净孩子的口鼻异物,保持侧卧位,等待救助期间时刻关注呼吸、脉搏的情况。对于昏迷的、无呼吸有脉搏的孩子,让其平躺,清理口鼻异物后打开气道(抬高下颏,后仰程度为下颏、耳郭的连线与地面垂直),进行人工呼吸,脉搏即可迅速增强。待孩子恢复呼吸后,让其侧卧,等待救助。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昏迷的、既无呼吸又无脉搏的孩子,应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即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掌握。一是胸外按压姿势。施救者位于孩子右侧,按压点位于患者胸骨下端和两侧乳头连线相交处,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对于1岁以下小婴儿,可采用单手按压,而对于更小的新生儿(28天内)可采用食指和中指按压。二是按压深度。1岁以内为4厘米左右,儿童为5厘米,青少年可以按照成人标准,至少5厘米但不大于6厘米。然后,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三是按压频率,每分钟为100次至120次。四是按压保持持续性,中断会明显降低急救的成功率。五是按压和通气的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连续人工通气2次,如此持续循环。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进行专业而有效的急救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记住上面介绍的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急救顺序大有裨益,因为心脏的位置人们都熟悉,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脏按压,即使没有那么规范,但对于患者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在面对意外事件时,施救者保持冷静最重要,大多数患者仅是及时打开气道、进行人工呼吸即可得救。
(作者:北京友谊医院儿科医师)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