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春晖支教队:十年坚守 “聊”望未来

2016年08月16日 09:11   来源:新华网   李伟嘉

   “为人师表,我们一定要当好这个老师;力量微薄,只要能给他们带去一点希望,我们所做的就是值得的。”队长郭嘉豪鼓励着队员们。

   7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春晖“聊望未来”支教队一行15人到达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徐庄镇八里庄小学。细数来,这已经是他们来到徐庄镇的第十个年头。

   “李老师,你看我画的漂亮吗?”“王老师,你能教我跳舞吗?”这里的孩子多是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还有孤儿和残疾儿童,但是这里孩子非常淳朴热情、勤奋好学、以苦作乐。短短的的十几天,支教队的15名队员陪着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暑假。

   十年支教,百变课堂,我们不是“流水的兵”

   “我回家要告诉我姐姐,让她继续上学,她是有权利读初三的,是吗?”三年级的葛会新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向老师询问。今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支教队开设了普法课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法学专业的三名同学顺理成章地成了孩子们的“普法”老师。

   除了普法课,支教队最近几年还相继开设了折纸课、礼仪课……因为地处偏远,这里的孩子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所有的课程必须一点点进行。

   从当年的“圆梦鲁西”到如今的“聊望未来”,春晖志愿服务队已经在莘县徐庄镇走过了10个年头,人的面孔每年都在变,可是志愿服务的理念一直没变。10年过去了,当初的学生有的早已踏入大学的校园,有的走上了工作的岗位……这支聊城的支教队也在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变。

   “我们不是‘流水的兵’,在这里,我们要长久地待下去。”

   我们要告诉他们:外面是更精彩、更广阔的世界

   “老师,你们从哪里来啊?”“青岛在哪里,美不美啊?”这些孩子眼中的中国城市,可能只有北京。一个学校一百多人,去过县城的不超过三个,没人去过聊城市区。“老师,我最大的心愿是去镇上赶一个集,买件新衣服。”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到了过年也不一定能实现。

   “同学们,你们知道汉字听写大会吗?我们举办汉字听写大赛好不好?”“好!”来到小学没多久,为了能尽快和孩子们熟悉,支教队员们举办了一场汉字听写大赛,在教室里放上几块小黑板,几个桌子一拼,比赛就算正式开始了。“听老师说,这次比赛有很多奖品,我想多拿一点,回去给我的弟弟用,他还没有上学,但是挺喜欢写字的。”三年级的葛静文说完就跑开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在这里上学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算富裕,但他们却都非常懂事。有的孩子放学回家还要帮助父母下地干活,有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也会在家帮着喂鸡喂猪。

   除了汉字听写大赛,支教队还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支教结束还进行了文艺汇演,五个年级的九个节目全部是手把手教会的,既有小品、歌曲,也有舞蹈、朗诵。

   2013年,徐庄镇的谭老师曾受支教队邀请带领五名小学生前往青岛市游玩,从那时候开始,终于有一部分孩子可以走出莘县,走出聊城。支教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到更精彩、更广阔的外面的世界。

   我们的初衷从未改变:愿你们都成为未来的希望

   “老师,我可以喊你妈妈吗?”听到这句话,队员李越不禁抬起了头,她说她怕眼泪流下来。说这句话的孩子叫俊俊(化名),几年前父亲在建筑工地发生意外去世,母亲拿着赔偿的30多万元跑去了陕西,留下俊俊和爷爷奶奶在八里庄村相依为命。这是支教队资助的第一个家庭,尽管钱不是太多,但是足以让他继续完成学业。

   “奶奶,我们老师来了。”三年级的慧慧(化名)带着支教队员来到了她位于西梁庄村的家。慧慧不满周岁时,爸爸就长脑瘤去世了,妈妈选择了离她而去,她的叔叔不久之后也离婚了,如今漂泊在天津,把慧慧的堂哥翔翔(化名)留在了老家。现在,慧慧、翔翔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可是,由于爷爷奶奶重男轻女的思想十分严重,原本在学校十分乐观的慧慧一回家就不断地哭。考虑到这一情况,支教队员及时与他的爷爷奶奶进行了交流,并且给他们发放了补助。

   家访一直是春晖聊城支教队的传统,并且每年都会力求家访面面俱到。今年支教,青岛市黄岛区的黄山小学、积米崖小学等学校筹集了数千元的资金和物资由支教队员带往了支教各地,加上春晖志愿服务队日常做“‘瓶’心而动”“爱心储蓄罐”等活动收集的资金,有一大批学习用品和助学金发放给了当地的贫困家庭。今年共资助了4个家庭的7名小学生。

   支教长路漫漫,还需踏实行走,莫忘初心,方得始终。(李伟嘉)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