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的“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启动暨融合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举行。
“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2016年将资助北京师范大学融合教育研究中心388万余元实施融合教育项目,用于帮助残障儿童的学龄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并通过项目实施,帮助更多的残障儿童跨越障碍,融入主流教育,进一步推动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发展。
5城市试点融合教育
2014年我国颁布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到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所谓“融合教育”,是指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
“‘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是让1~6岁的幼儿就近进入当地普通幼儿园,和正常孩子一起接受教育。幼儿没有什么(健全与特殊的)观念,比较容易接受(特殊儿童)。让特殊儿童从小开始接受正常的教育,不被拒绝,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成长。”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所长肖非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
“此次‘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包括3个板块——融合教育先行计划试点幼儿园推广及支持活动、融合教育教师培训和融合教育研讨及宣传活动。项目选取广州、厦门、无锡、赤峰和郑州开展融合教育的试验和推广,是因为这5个城市的特殊教育基础较好,且融合教育发展较早。”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费薇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
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由于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特殊教育师范专业,且在融合教育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被选为项目的合作方。据肖非介绍,目前北师大在“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中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以及融合教育方面的教学研究。
特殊教育师资的培训是项目推进的重点。“我们现在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残障孩子需要的所有特殊教育,都有所涉及。比如学习障碍、注意力方面的缺陷,自闭症等新的残障类型,还有教育上出现的新问题,都要培训。”肖非说。
除此之外,“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还将为特殊儿童提供一些支持性服务,例如为行走不便的孩子提供辅助器具,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无障碍改造等。
尝试融合教育政策创新
“在残障儿童教育方面,我国各地传统做法是以建设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这样做一是成本较高,二是残障青少年难以融入社会。现阶段,发展融合教育已成为趋势,但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仍待增加。”肖非说。
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国际合作部部长范谙看来,“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是一个尝试性创新。
“我们和中国衣恋集团经过1年多的论证,才决定与北师大一同发展融合教育。”范谙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这个项目实施起来的难度较大,一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执行人;二是项目执行要求有比较高的专业性,但这个项目的意义就在于——如能形成有效的经验,就能帮助更多地方。”
针对项目实施特点,“衣恋集善融合教育”项目被设定为3个部分,一是实行教育先行培训计划,二是对孩子个体及其家庭进行帮助,三是推动融合教育的研讨与宣传。
“虽然广州等5个地方在政策推动方面有所尝试,但在全国范围内,将融合教育作为特殊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的力度还有所欠缺。”范谙说,“我们希望该项目能推动政策发展,早日实现国家层面制定并推进融合教育的政策,从而能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
记者 王 超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