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张炜:“绿色长城”是中国生态建设的创新实践

2016年07月13日 09:37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7月8日至10日在贵阳举行。8日,由国家林业局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主办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治理”主题论坛拉开帷幕。围绕“生态治理、生态服务、生态减贫”,国内外与会嘉宾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系统治理问题。长期从事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国家林业局三北局局长张炜出席论坛并结合自身经验做了分享。以下是发言内容。

张炜发言

  我国是世界上干旱半干旱区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1978年,为从根本上解决西北、华北、东北(简称三北地区)干旱半干旱区的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做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简称三北工程)的重大决策。按照总体规划,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区、市)的551个县(旗、区),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2.4%。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3年,分3个阶段、8期工程建设,规划总造林3508万公顷,力争到2050年,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95%。

  通过38年的建设,三北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918.5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02%,森林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增加到14.4亿立方米,为改善三北等干旱半干旱三北三北区生态状况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防沙治沙取得重大突破,遏制了沙化扩展势头。在我国北方万里风沙线上,营造防风固沙林561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27.8万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荒漠化扩展趋势。据监测,与2009年相比,工程区持续减少荒漠化土地1.15万平方公里。

  二、水土保持成效显著,增强了蓄水保土功能。在黄土高原等重点水土流失区,营造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723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2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近5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不同程度治理,年入黄河泥沙减少4亿吨左右。

  三、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在东北、华北、黄河河套等平原农区,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区域性农田防护林253万公顷,庇护农田2248.6万公顷。东北平原林网化程度达到72.24%,根除了危害农业生产的“三刮四种”现象,保障了粮食稳产高产。

  四、特色林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带动了农牧民增收致富。工程区具备了年产2000万立方米木材的生产能力,建成了以苹果、红枣、板栗、核桃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432万公顷,年产干鲜果品3600多万吨,年产值537亿元。工程区林产品加工业、沙产业、森林旅游业等蓬勃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林业产业。

  五、防护林体系建设思想日臻完善,丰富和发展了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理论与实践。38年来,三北工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防护林建设理论和实践。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多林种、多树种、带片网、乔灌草、造封管、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的思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思想,统筹生态治理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第一次将生态建设以国家重点工程形式组织实施,创造了“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的生态治理模式。

  六、凝聚形成了“三北”精神,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38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实行“国家补助、社会参与、群众投工投劳”的建设机制,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扎根荒漠高原、不懈植树造林的先进典型,用心血和汗水铸造了“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团结协作、锲而不舍,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以人为本、造福人类”的“三北精神”,成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七、“绿色长城”旗帜效应持续扩大,赢得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赞誉。三北工程享有“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美誉。先后有70多个国家的元首、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三北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1988年,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为工程亲笔题词“绿色长城”。1987年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先后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宁夏中卫、新疆和田等十几个单位“全球500佳”奖章。

  38年的实践探索,三北工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建设道路。一是坚持国家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消除制约工程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工程建设增添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让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生态治理,共享生态建设成果。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依靠科学技术推进工程建设。

  三北工程是中国生态修复的标志性工程,其建设成就必将载入中国生态建设的光辉史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进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与生态减贫,是我们面临的共同任务;构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共建、理念共享机制,是我们思考的共同问题。我们将以此次主题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同世界干旱半干旱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生态治理与生态减贫的成功经验,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推进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治理进程、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