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社区项目怎么做 寻找NGO和企业的连接点

2015年12月01日 09:53   来源:CSR环球   

  11月20日,在CSR环球网主办的CSR沙龙荟“社区新形态,一起开配方”活动上,公众和来自企业、NGO、媒体的嘉宾们齐聚一堂,围绕着“怎么做好社区项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支持社区项目,企业只能出钱吗?

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公益机构做项目究竟怎么才能做长久?

  NGO和企业的连接点在哪?

  怎么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好好说话?

  莫急!大咖跟你聊

  针对这些问题,越秀集团的江石明从企业的角度提出一些观点——合作就像谈恋爱,谈得来就在一起,谈不来就分手。企业是一个经济体,有自己的经济理性,追求的是品牌影响力以及业务的帮助。与公益组织的合作,企业会从老板的个人喜好和抱负、企业本身CSR的规划、项目对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对业务的提升等因素做一个综合考虑,有局限所以有不能涵盖的项目。在场的一位义工联的社工则有一些启发,认为NGO不应该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要求企业处处提供周到,企业出于利益的考虑有所顾忌无可厚非,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出力,共同发挥各自的资源才能更好的契合。

  

  ▲火热讨论ING

  而谈到公益机构的利益问题,来自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萤火虫”)的冯绮霞说出自己的看法。很多从事公益的组织,包括一些大学生团体都会遇到这样类似的疑问。公益机构没有太多的资金,但可以通过项目筹集、链接、积累资源,这也是可持续发展重要的一步。萤火虫的一些项目成熟之后也吸引很多企业、媒体的关注,也有意愿合作,这是潜在的收获。

  除了对焦点问题的探讨外,此次活动上,萤火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冯绮霞、越秀集团CSR主管、越秀公益基金会总干事江石明、广州市少年宫特色教育部副主任廖一柱、羊晚活动策划部科长骆苹四位嘉宾还分享了他们参与策划和传播的社区项目案例。他们展示的社区项目引发了在场公众对企业和NGO合作方式的兴趣和思考,这为双方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冯绮霞:我们只做专业的旧衣回收服务。

  

  ▲霞姐分享旧衣回收的社区项目

  旧衣服,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是冯绮霞所在的萤火虫在广州开展的社区项目“衣旧情深,爱在循环”致力去解决的问题。萤火虫联合广州市各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商场、开展旧衣回收环保再生公益项目。市民通过试点设置的环保回收箱可以把旧衣送到萤火虫。收到的旧衣经合资格的旧衣重造公司进行技术加工,变成手套、地拖等。项目一方面有效地解决了旧衣处理的难题,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需要的原料,形成系统的资源整合。

  江石明:企业项目要和企业自身的业务结合起来。

  

  ▲越秀集团CSR主管江石明分享现场

  自称公益界新人的江石明分享了越秀集团旗下越秀地产的社区项目。项目开展以新楼盘为主,新楼盘意味着一个新社区,通常是社区内矛盾多发的一个时期,其中邻里关系的建设、业主之间的联系沟通、社区氛围的营造等等都很薄弱。基于业务层面,社区的建设需要项目活动的帮助。社区项目分为社区氛围营造类、社区健康关怀类、体育运动倡导类、社区及业主文化熏陶类、办公社区类公益活动等几大板块开展,从不同层面满足不同业主的生活需求。这些项目活动有效的利用基金会的专业平台和越秀集团在广州的社区渗透度,结合企业的业务特点,与社区居民及专业的公益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合作,参与社区建设。项目把社区利益、公益行业发展以及企业业务和品牌形象的树立与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的履行了企业社会责任。

  廖一柱:利用企业优势资源,“抱大腿”很重要。

  

  ▲少年宫的廖老师分享“手拉手”融合教育

  来自少年宫的廖老师以轻松活泼的互动形式介绍起他的社区项目:“手拉手”融合教育。他从策划项目的根源开始讲起,引出策划“手拉手”项目的目的——特殊孩子最不擅长的就是社交,而社交是从平时的休闲娱乐活动中形成的。通过多次带特殊儿童和普通孩子一起外出参观景点,一起互动交流,来营造一种社交的环境和气氛,可以慢慢培养特殊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从而融入社会。这也是一个社会倡导项目,向社会传递互助互爱、平等共享的信息,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弱势群体,帮助特殊孩子融入社会。和羊城晚报、珠啤博物馆各有合作的廖老师,他意识到“抱大腿”的重要性。项目开放之后,他接触到更多媒体,专业的策划团队,企业内部的传播人员,这些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所以前期自己的策划做的比较有影响力之后,会和企业合作,参考他们近期的方案,把要实现的价值分享给企业,把项目实现的主导权转移给企业,借用他们的优势资源来共同完成这个项目。而作为NGO,他认为,做NGO最擅长、最核心的东西才是最合适的,比如特殊儿童的沟通技巧这些专业性的培训。

  骆苹:企业做公益要立足一个群体,把目标扎根社区。

  

  ▲羊城晚报的骆苹小姐讲述她的公益传播理念

  作为媒体的代表,骆小姐从媒体的角度讲公益传播。她认为企业的使命是结合自己的业务,思考清楚做公益是为了什么。一对一的慈善服务,纯捐钱式的个体帮助对企业品牌构造来说太初级。她建议企业做公益要立足一个群体,把目标扎根社区。企业发现社会问题,针对某个群体进行帮助,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然后自下而上的促使政策的改变,这是新型公益的做法。在这个帮助的过程可以把社区的资源调出来,比如服务中心、义工组织等,形成良性的、环环相扣的链条,项目运行会更稳健。而运行项目的时候要考虑每个组织的专业性,一个契合的公益链是由执行力强的NGO组织、社工机构、传播推广、企业资源连成的,发挥出不同部分的优势,才能大大提高效率。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