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统计数据表明,65岁以上老人跌倒骨折后3个月病死率达20%以上。跌倒已是老年人致伤致亡的主要原因。
宁波市康复医院骨、关节与脊髓损伤康复科主任杨学民说:“老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高龄老年人应到专业康复机构进行防跌倒风险评估,进行针对性的功能恢复训练,并配置和正确使用助行器、肘杖、手杖等辅助器具。”王伟华 贺艳/文
我国每年至少有4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1.5亿,按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将有4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以上跌倒。
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具首位。老年人跌倒可致骨折、颅脑损伤、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同时也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老年人为何容易跌倒?杨学民解释说;“老年人骨骼、关节、韧带及肌肉的功能退化是引起跌倒的主要原因。骨骼肌肉系统功能退化会影响老年人的活动能力、步态的敏捷性和特定性,尤其是老年人股四头肌力量的减弱,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缓慢、不稳,跌倒危险性会显著增加。另外,大多数老年人骨密度偏低,骨脆性增加,有的还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一旦跌倒,骨折风险很高。其中髋部骨折,骨折后3个月病死率达20%以上。”
老年人跌倒别急着扶,要分情况急救
那么,当发现老年人跌倒时,该如何进行急救呢?杨学民说:“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清情况进行处理。”
首先要询问老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是脑血管意外,正确的急救方法是立即打120急救电话,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出血症状,导致病情急速恶化;
如果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如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可能是猝死,此时应立即帮助其平卧在地面上并实施心肺复苏术,同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如果老年人神志清醒,要首先询问有无身体疼痛,查看身体有无出血、关节异常、肢体位置异常等,如发现有骨折情形等,而又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而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老年人没有受伤并试图自行站起,可顺势协助其缓慢起立,确认无碍后再离开。
老年人跌倒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杨学民说:“老年人跌倒既有内在的危险因素,也有外在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生理退变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功能、骨骼、关节、韧带、肌肉等功能都会退化。另外,视力、智力、反应能力也会减退,稳定性和平衡功能减弱,步态的步高、步长、连续性、直线性、平稳性、反应能力、运动协调能力、肌力等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下降。
因此,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和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杨学民建议到康复机构进行防跌倒风险评估。跌倒风险较高的老人,应安排一些针对性的功能训练。下肢功能较差的老年人,应在评估基础上及时正确配置和使用助行器、肘杖、手杖等辅助器具。
脑卒中、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昏厥、眩晕、急性心肌梗死等也是引发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因此,老年人务必要做到定期健康检查,按时按量服药。
昏暗的灯光、湿滑和不平坦的路面、途中的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以及鞋子等都是导致老人容易跌倒的环境因素。有高龄或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家庭应在走廊、台级及卫生间安装必要的扶手或把手,家里的矮柜矮凳切不可随便移动位置。老年人还要多晒晒太阳,多做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增强体质。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