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李晨的公益“跑男”之路 低调且持续

2015年08月25日 09:48   来源:网易公益   

 

  25个月前,云南漾濞浓密的核桃树下,李晨探望了那里生病的孩子,这之后他就一直没有忘记。

 

  2015年8月23日,深圳,大病医保爱心大使李晨与大病医保再次牵手,呼吁大家关注乡村儿童,并再次捐赠100万元,为更多乡村孩子提供大病保障。邓飞作为大病医保发起人代表接受了捐赠。

 

  这并不是李晨第一次大额捐助大病医保,早在2013年他曾为大病医保公益基金云南试点捐赠50万。 所捐善款用于为当地的孩子购买一份最高赔付为20万的医疗保障。7月,李晨团队来到大病医保试点云南省漾濞县,深入探访这些受益的孩子们。探访结束后,我们的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太感谢你们了,还特地来看望我们。”事后我们了解到,李晨在探访期间,默默地给每个患儿家庭留下来一些钱,给他们补贴家用。

  50元,一个孩子一年的保费,不管生了什么病,最高赔付20万。这次的100万将护守2万个孩子一整年的健康。

  “大病医保”公益基金已在湖北省鹤峰县、湖南省古丈县、云南省漾濞县、浙江省开化县、河北省怀来县、四川省汉源县、内蒙古科右前旗等七个县实施试点项目,共有617,011人次的0-16岁儿童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免费获得了保险保障,有4,213名儿童获得赔付,赔付金额总计10,439,726元(赔付数据截止至2015年7月10日)。

  “大山并不能封住孩子们的梦想,崎岖的山路并不能阻断他们寻求未来的人生,更希望孩子们治好病,走自己的路。”这是李晨的心声。

 

  外界以往对李晨最熟悉的印象,可能是《奔跑吧,兄弟》里的“大黑牛”、银屏上“暖男”“晨妈”,其实他还有很多不为人熟知的角色,他是一名专业的赛车手,曾经写过小说出过书,除此之外,李晨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益“跑男”。自2010年开始,他持续地参与多个公益项目,从未停歇和间断,为的是不仅仅提供一种临时性的帮助,而是要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给人们带去希望。

  记录:

  2010年12月

  李晨走进鄂西山区希望小学,为孩子们带去文体用品、过冬所需的手套与围巾,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丰富的互动活动

  2011年3月

  李晨及《北爱》剧组主创在拍摄之余赶往云南贫困山区,看望那里的孩子们,并呼吁社会公众携手奉献爱心

  2011年5月

  李晨化身“海洋王子”,身体力行呼吁环境保护

  2012年9月

  李晨在环塔拉力赛中因伤退赛,在征得医生同意后以车队队长的身份“走完”之后的赛程。仪式过后,他又带伤助阵“环塔捐建爱心书屋”公益活动

  2013年7月

  李晨到漾濞县苍山西镇密场村及富恒乡看望“中国乡村儿童大病医保公益基金”项目的受益儿童,探望患儿家庭并了解患儿治疗情况。

  2013年8月

  李晨参与大福自闭症关爱基金在北京举办明星赛车慈善赛

  2013年8月

  李晨携手“它基金”拍摄公益广告,向社会呼吁:对伴侣动物负责,对生命负责

  2014年1月

  李晨发起“李晨益起来,温暖马路天使”的公益活动,前往北京市门头沟环卫局,为一线环卫工人发放羽绒服、御寒手套

  2014年11月

  李晨参与“梦想100分”大型公益计划,为了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助力他们的梦想

  2015年5月

  李晨抵达西藏,助阵“爱里的心”慈善项目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