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6日, 南都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基金会中心网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嘉宾做客新华访谈。
收入偏低、保障不足是中国公益人面临的突出问题。他们拿着微薄的收入为帮助他人而奔忙,但是他们的生存困境如何改变?7月6日,南都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新华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刘家谕,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益人义助联合劝募基金益宝计划创始人、项目办主任周玲做客新华访谈,就中国公益人保障状况与网友交流。
主持人:中国公益组织从业者目前的生存与保障状况如何?请谈谈您的看法。
徐永光:大家普遍感觉这个行业工作人员收入和福利方面都比较差。南都基金会联合国内的一些基金会和公益机构从2010到2014年做了两次人才调查。北京、上海、广州、四川、陕西、江苏6个省市,有5个省市收入大大低于当地的平均收入。平均收入的水平总体上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公益行业平均收入水平那么低,是不是就业人群的素质低导致的?并不是。我看到去年的调查,整个公益行业,大学本科以上的占71%。我看了一下平均水平,在国内城镇就业人群当中大专以上只占12%,但是公益界本科占了70%多,应该说收入要高于平均水平,但是明显的低于平均水平。
还有,他们的社会保险缴纳五险一金的情况很不乐观,去年和今年的调查情况差不多。大约三分之一的机构,或者三分之一的公益行业的就业人员,完全没有缴社保。这是什么概念呢?都在非法用工,按照合同法你只要用工就要缴社会保险的。三分之一的公益从业人员没有入保险,这个对机构来说是非法用工。说的更严重的一点,你是做公益的,你把自己的工作人员搞成需要别人为他们维权的对象。你本来要维护广大公众的权益,解决社会问题,结果你不是在社会问题,而是自己制造了社会问题。这需要很好的反思的。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