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阿姨准备好没,我要丢了哈。”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冈上镇敬老院的食堂里,年轻的生活老师梁庆一边问,一边把4个乒乓球轻轻丢在桌上。围坐在餐桌四边的老人们半举着倒扣的纸杯,对着蹦跳的乒乓球,反复下扣直至将球按住拉回身前。
“这个叫‘抓麻雀’的游戏能锻炼长者手眼反应能力。”冈上镇敬老院院长晏致超说。
除了组织活动外,老人们居住的房间也颇为温馨——装饰以米色、橙色等暖色调为主,空调、电视、热水器等一应俱全,每间房间还配备了独立卫生间。
“这里条件环境好、护理服务质量好,大家相处也好。”已经在这里住了2年的杨友珍老人一连说了几个“好”。
农村敬老院原是专门供养五保对象的机构,过去大多存在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差、服务不专业、安全隐患多、老人就医难等问题。2023年,南昌市迈出探索脚步,启动乡镇敬老院资源配置改革工作,并出台《南昌市敬老院建设与管理规范》《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标准化设置指引》,按照区域人口分布,对硬件条件较差、入住率低于50%、供养老人少于20人的敬老院进行撤并,对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敬老院进行改建、扩建,转型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
为了改变传统农村敬老院“一镇一院”格局,南昌市统筹各级福彩公益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等各类资金8965.59万元,用于支持敬老院提升改造、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
今年4月,81岁的谌发实从安义县石鼻镇敬老院转入了安义县社会福利院。当地实施“全县集中照护”模式,以公建公营、聘请第三方护理服务方式,将全县十个乡镇敬老院撤并至县级福利院进行集中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