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万科公益基金会:小小黑水虻助力普通民众应对气候变化

2022年11月15日 09:53   来源:新华网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理念人们都支持,但没有人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往往感到无能为力,”在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万科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角”边会上,英国“废弃物与资源行动计划”专家肯斯·詹姆斯说。每个人的个体能力有限,个体的微小力量又能对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起到什么作用呢?

  对此,万科公益基金会利用黑水虻进行的一个“跨界”试验项目给出了答案。

  万科公益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谢晓慧在当天的边会上分享了该基金会在过去5年内在低碳环保领域做出的多项尝试,其中一项发生在北京一个拥有2000名居民的小区。

  谢晓慧介绍说,小区每天产生大约500公斤的厨余垃圾。当居民们得知这些垃圾其实可以被黑水虻“吃”掉时,他们开始对垃圾进行精细分类。分类之后,工作人员成功收集到小区80%的厨余垃圾。

  工作人员在小区专门建立的厨余垃圾生物式处理站,利用黑水虻对厨余垃圾进行处理。黑水虻的幼虫在养殖书柜内经过7天之后,它们吃掉比自己重20万倍的厨余垃圾,变成了高蛋白虫体,可以作为饲料使用,产生的虫粪经过堆肥后又是一种优质的土壤调节物。研究显示,黑水虻每吃1吨厨余垃圾,大约能产生200公斤的鲜虫粗蛋白以及250公斤虫粪,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厨余垃圾高油高盐的特性。

  经过测算,通过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该小区每年就能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5吨,相当于种55棵树,或者一辆车少开442天。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小区居民意识到自己的厨余可以真实的回到自然界的有机循环当中,创造真实价值。用户从意识改变到而环境行为的改变,是解决环境相关问题的关键。

  正确垃圾分类这样的举手之劳,竟然能产生如此明显的减排效果,如果能推而广之,大规模应用,其减排效能无疑将释放出巨大潜力。谢晓慧介绍说,过去4年来,万科公益基金会的环保行动影响了27000个社区,让6亿人次接触到了垃圾减量和分类以及零废弃的理念。在基金会330多个试点社区,近30万人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垃圾分类行动。同时,基金会还资助了245个相关的公益组织,共5300名社区先锋加入到了推动社区垃圾分类的行动之中。

  低碳环保人人有责,单靠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谢晓慧说,万科公益基金充分发挥资助和赋能功能,联合其他公益组织,推广厨余垃圾等社区废弃物管理的环保理念,形成乘数效应。

  千家万户里不起眼的废弃物却事关重大。詹姆斯也指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报告确认,消费行为改变和废弃物管理对于整体减排目标实现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万科公益基金会利用小小黑水虻进行的尝试,让每一位社区居民都能够从身边触手可及的垃圾分类这一小事做起,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努力,拥抱低碳环保生活。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