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最美抗疫志愿者

2021年11月18日 09:1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曦在工作中。 本报记者 王明峰摄

  此轮波及二十余省份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广大志愿者迅速投身抗疫一线,用奋斗见证初心,用汗水诠释担当,一抹抹不舍昼夜辛勤守护的“志愿红”,成为抗疫一线上靓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故事……

  爱与温暖

  不会被“隔离”

  ■ 冯玉琳 北京 丰台区宛平街道集中隔离点志愿者

  因为疫情防控需要,从10月19日开始,来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的43名同学在丰台区宛平隔离点进行为期7天的集中隔离。毕竟都是孩子,同学们怀揣着担忧、不安、焦虑的情绪进入隔离点,也让家长、老师以及各级领导无比牵挂。

  作为隔离点的志愿者,我们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也努力把爱与善、光与热传递给孩子们。同事们在每个同学的房间提前放置好一个入住大礼包,里面有免水消毒洗手液、体温计、拖鞋、梳子、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在这一周时间里,我们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周到的服务,如准备美味可口的饭菜,及时转交门岗处家长送来的生活物品等。同学们在集中隔离期间还要上网课,为了尽可能地给孩子们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垫桌子、换凳子,各种方法都用上了,只为满足不同身高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在学生们上网课期间,因为网络不稳定,工作人员就协调关闭了其他楼的无线网络,让学生们能够顺利上网课。因为酒店房间光线比较暗,工作人员为学生们买了台灯,方便学生们学习……

  我今年刚毕业,其实比同学们大不了几岁,更像是他们的小姐姐。7天的时间并不长,我就想着用写明信片的方式和他们交流,送去我们的鼓励和祝福。“一场疫情看遍人生百态,这个世界永远要比你想象的更精彩,不要败给生活,趁年少,尽最大努力,做成你最想做的那件事,成为你最想成为的那种人”“希望今后的你:早睡早起,好好吃饭,百毒不侵,健康成长”……明信片上每个字都是自己写的,给每位同学写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看到同学们会分享彼此卡片上的内容并留作纪念,我觉得挺有意义的。

  7天时间转瞬即过,但这段特殊的经历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向工作人员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除了手绘明信片、视频祝福,同学们还为工作人员们写了感谢信、画了手绘画等,他们纷纷在朋友圈留念:“在这里有说不完的感动以及说不完的感谢,希望疫情缓过,他们也稍作休息。”“感谢工作人员的付出,温暖永远不会被隔离,感谢你们带给我的温暖和帮助!”……一句句真挚的话语组成了送给宛平隔离点的特殊的“感谢包”。

  孩子们的肯定,让我们信心坚定,更有力量。我们祝福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更期待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我们苦一点

  居民就甜一点

  ■ 赵习彦 河北石家庄深泽县小学教师

  这次疫情,让我多了一个身份——志愿者。

  10月30日晚,我在家中吃饭,从微信上看到社区因封闭管理紧急征集志愿者。

  “我家里没事,我来!”“孩子交给老人了,我可以!”“我年轻,我上!”……看到这些信息,我心里感觉似乎有团火在燃烧,也毫不犹豫报了名。

  记得第一次核酸检测在凌晨,寒风刺骨,我们一度担心现场会很乱。可出乎意料的是,大家自发维持秩序,仅用半个小时,3个单元200多人就完成了检测。那一刻我感觉到,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这场仗肯定能赢!

  疫情来得突然,以至于大多数居民根本没有准备。所幸有关部门很快就为小区安排好商家供应物资,我们志愿者就成了居民的“手”和“脚”。每天都要往返十几趟运送物资,谁的家里没粮了、老人急需用药、暖气漏水……我们都能顶上去!

  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忙得像个陀螺,有时候腿累得迈不开步子。可一想到还有人等着,我们就又咬着牙往前走。我们苦一点,居民们就甜一点。

  11月6日晚遇寒潮,寒风夹着大雪,即便裹着厚棉衣也冻得直哆嗦。可物资要搬运,小区也要有人值守,哪怕冰水浸透了鞋底,眉毛上挂满了霜,我们志愿者也没人抱怨。执勤、消杀、运送物资,每天从早晨忙到深夜才能回家。到家躺下了,也不敢放下手机,生怕遗漏了信息耽误事。

  记得有一回,外地上学的孩子打电话给我,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但放下电话我就想,都是肉体凡胎,怎么可能不累!

  可每当在忙碌中,听到对面一句“辛苦了”,或者谁递过来一袋热奶,都能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是啊,有我们在前面顶着,他们才能安心待在家里;也多亏他们的支持理解,我们才能筑起最坚固的家园防线。

  当志愿者已经半个月了。最近几天,手机出奇安静,没有响个不停。一时有些不习惯,但我又倍感欣慰,这说明大家的生活正逐渐走向正常。

  本报记者 张腾扬整理

  人心齐没有

  过不去的坎儿

  ■ 王玉秀 甘肃兰州平凉路社区志愿者

  听说我们这儿有了确诊病例,我第一时间赶到社区领任务。

  平凉路社区位于兰州市中心位置,辖区人员密集、流动人口多。说实话,对新冠肺炎疫情我心里早就知道相关防范措施,可这次阳性人员离自己这么近,心里的确有一点紧张。但来不及细想,我就根据安排赶紧通知物业安排人员迅速对小区进行管控、消杀;在另外6个“三不管”楼院设置卡口,做到管控不留死角。

  从10月18日开始,我的红马甲便不离身,始终坚守在防疫一线。在辖区出现确诊病例后,连续工作近30小时没有合眼。有一次工作点位换岗时,由于太劳累,腿脚都不听使唤了,多亏了另外两个年轻志愿者把我半扶半架到办公室。

  社区采取“分楼栋、按单元”的方式进行核酸检测。我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辖区民警开展工作,认真引导居民保持1米线距离有序排队进行检测,每10分钟消杀一次。督察组3次在我负责的核酸检测点进行暗访,看到居民秩序井然,给予充分肯定。有的老人,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我耐心教他们使用“健康新甘肃”小程序、注册登陆“健康出行码”、查询核酸检测结果,有时候嗓子都喊哑了。

  由于辖区小区封闭,我们志愿者主动承担起为居民送餐的任务,在取餐处、居民门口来回穿梭。为避免直接接触,我们都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忙活下来,室外天寒地冻,身上却汗流浃背。在给被封控的几百户居民发放物资时,登记、搬运、发放,半天之内就顺利、有序完成。这期间,有时候直到晚上10点多才吃上饭,但我们没人叫苦喊累,任务一来都往前冲、毫不退缩。

  居民被封控在家不能出门,难免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不管多忙,我们都耐心解释、尽心安抚,来不及接听回复的电话、微信,忙完后都一一解答,帮他们解开心结。有邻居问我累不累,我说“根本没时间累”!尽管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很辛苦,但是我心里踏实,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我咋能不上?

  其实,不只是我们的志愿红,还有天使白、交警黄、保安蓝、退役军人绿等无数力量汇聚在社区。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疫情根本不算啥,没有过不去的坎!

  本报记者 付 文整理

  五十二小时

  跑出桐乡速度

  ■ 金 强 浙江桐乡一医院医生

  11月3日,我所在的浙江嘉兴桐乡的隔离点人员中初筛出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全城随即进入紧急抗疫状态。

  我是一名医生,妻子是同院的护士,虽然不在一个科室,面对这次的突发情况,我俩不约而同都报了名,要求增援核酸采样。我想,这就是我们之间的默契——是夫妻,更是战友。

  这不是我头一回奔赴抗疫一线了。一年前,我就曾加入嘉兴市第五支援鄂医疗队,在武汉抗疫第一线奋战45天。从武汉回来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防疫也融入了我的日常工作,除了严格遵循防疫要求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外,我也承担了本院的发热门诊及疫苗接种医疗保障工作,妻子每月也会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在发现确诊病人之后,除了隔离救治病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本地区的大规模核酸检测。我和妻子被分配到乌镇镇分水墩村核酸检测采样点,我负责采样,妻子帮忙信息录入,我俩配合默契,尽量争取让每个受采人“速战速决”,从排队到采样结束在5分钟内完成。

  采样是个“技术活”,手疾眼快才能减轻受采人的不适感,尤其是小朋友采样时,引导安抚更为重要。我和妻子配合起来很默契,效率自然也更高,平均每小时能采集至少100份样本。

  为了保证医务人员体力不被严重消耗,高效完成工作,本次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每三四个小时就要换一次班,大家每天从上午8点“战斗”到晚上8点,有时连休息吃饭都顾不得,只想着早些完成检测工作。11月初的乌镇虽透着阵阵凉意,但每每脱下防护服,大家的衣服都早已湿透。

  虽然辛苦,但对我们而言,最开心的莫过于在短短2天多时间内就完成了采样点的全部采集工作,检测结果全为阴性。桐乡,安全!

  工作完成了,我的心中颇为感慨,今日的乌镇,等待检测的老百姓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下文明排队,配合度高,目之所及,人们的生活井然有序。科学严密的闭环管理流程,无数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演练与实战经验让大家在应对突发情况时操作娴熟,成竹在胸。

  本报记者 窦瀚洋整理

  暂时没生意

  就去做志愿者

  ■ 马 曦 四川成都民宿经营者

  11月9日,成都本轮疫情的第8天,我的民宿已经连续7天没有生意了,但我还是早早起床,因为我知道今天又将是我人生中不平凡的一天。洗漱完毕,简单收拾了一下房间,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社区配发的口罩,我奔赴那没有硝烟的战场!

  到了社区委员会,一名负责接待志愿者的老师给我安排了当天的工作,和前几天测体温、做登记不一样,他给了我一份人员名单,叫我逐一打电话排查大家的健康码情况。 绝大多数的人都很配合,并对我们的工作表示肯定与赞美。只有一两个人非常抵触,甚至说我们吃饱了没事干,没事不要给他们打电话。

  听到这些,我非常有感触,我们只是在疫情期间偶尔过来帮忙,而那些基层的社区工作者,他们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事情,这个岗位是多么不容易啊!

  晚饭过后,我去另一个疫情严重的社区帮忙,那个社区我前两天也去过。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人越来越多。战役先锋队的主任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做信息采集员,我没有犹豫。虽然我知道那个岗位非常危险,一旦有不好的情况发生,会难免被隔离、甚至被感染的风险。

  检测就要开始了,我不敢吃饭,也不敢喝水,因为防护服一旦穿上,就不能上厕所了。在穿防护服的时候,心里有一丝激动,也有一丝害怕。激动的是,今夜的我是在战斗中冲在前面的战士;害怕的是,如果意外发生,我的家人和那些爱我的人,他们会很伤心、很难过……

  检测开始不一会儿,我就开始出汗,汗水浸透了衣服,护目镜也开始起雾,看不清楚外面的情况。

  一位五六岁的小朋友和父母一起来做检测。他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我,嘴里还说着什么。刚开始我没有听清,后来才听清他在叫我“天使”。他说他们老师让他们画天使,他画的是我这样的“大白”……

  我被感动了,虽然成都今晚还是很冷,内心却涌动着一股暖流,温暖了我平凡的人生……

  本报记者 王明峰整理

  封控区里的

  特殊“快递员”

  ■ 牛牧原 北京 京东物流智能驾驶部员工

  11月14日上午9点,一辆京东无人配送车驶入封闭管理的富力桃园C区,为居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这是京东物流紧急调拨的智能快递车,助力封控期间居民生活物资运送。

  11月11日凌晨,因为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富力桃园A、B、C 3个小区实施封控管理,涉及常住居民2628户、6719人。封控后的生活物资保障是大事,3个小区每天超过1万件快递需要派送。顺丰、京东等8家快递企业积极响应街道的号召,迅速组成应急服务队,为富力桃园提供志愿配送服务。

  接到西三旗街道的需求后,京东物流立刻安排了两辆智能快递车,参与抗疫保供。12日,京东技术人员针对富力桃园社区进行了采图、勘察地形、路线和停靠点设定、充电测试、内部制图等前期准备工作。

  14日,智能快递车正式上岗。为方便居民,我们设计了6个停靠点,覆盖了每个被封控的楼内入口。在封闭期间,智能快递车将根据货物量、社区需求等随时配送,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需求,直至社区解封。有了这些“不知疲倦”的快递员,可以极大缓解人工配送的压力,同时也避免了因接触产生的交叉感染风险。

  为了配合疫情时期疫情运送需求,京东物流为智能快递车替换了空间更大的货箱,能够装载更多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目前,这辆快递车每次可运送200公斤货物,能够保障每天运营超10小时。作为一线运维人员,我们的职责是确保智能快递车正常工作,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参加此次富力桃园小区抗疫工作,我感到很有收获。工作人员不分昼夜、不惧严寒的付出与坚守,都是为了让封控区居民安心隔离、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居民们的主动配合和严格落实防控政策,也为此次疫情的平稳度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这次封控,我觉得社区、物业、居民之间更加理解、更加体谅彼此。我们一定能如期迎来小区解封!

  本报记者 贺 勇整理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