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一支越走越壮大的“长城护卫队”

2021年06月13日 09:5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太原6月12日电 题:一支越走越壮大的“长城护卫队”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 

  端午节到来,山西省大同市民袁建琴购买了百余个粽子,带上十余名志愿者,开车去看望长城脚下的羊倌。他们希望与羊倌建立良好关系,杜绝羊群攀爬长城。 

  “在我们的劝说下,20多名羊倌戴上红袖章,成为保护大同夯土长城的志愿者。”56岁的袁建琴如今已义务守护长城近10年。她和志愿者们一起到长城沿线捡垃圾、发传单、发现问题及时与文物部门联系。

  

  为发展更多“长城卫士”,袁建琴等人经常义务为研学游的小学生、初中生讲解长城历史文化。她还会带领孩子们宣誓保护长城:“世界遗产,万里长城。爱我中华,守望和平。大同重镇,中国名胜。护之佑之,携手与共……涂抹刻字,极不文明。乱踩乱踏,伤害长城。乱丢杂物,不讲卫生……”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长城遗存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我国从2003年开始试行长城保护员制度,并于2006年在《长城保护条例》中予以正式确认。2016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长城保护员管理办法》加强长城保护工作。 

  尹成武是山西省山阴县第一个长城保护员。他从1979年底开始守护长城。最初,他靠一把皮尺、一根米绳、一部自制的木梯,每天在山上待10余个小时,一米一米地测量完了山阴县境内的长城。在刚开始的几年里,他几乎天天在长城上,劝阻人们搬砖。现在人为破坏大大减少,他又日夜操心长城的“病情”。 

  站在新广武村北关楼下,记者看到仅剩两层的关楼依旧雄伟有气势,下面长长的门洞更是少见。只是楼身上的几道裂缝,让人看着揪心。尹成武对长城的“伤”从不掩饰,他希望更多人了解、关心、修缮长城。

  长城保护员尹成武巡查广武明长城上一座亟待修缮的敌台。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摄 

  尽管长城保护员的工资不高,但尹成武一直坚持了40多年。“主要是和长城结下了缘。老祖宗的东西,你接触时间越长越有感情。”他说。 

  如今,当地增加四名文保员和尹成武一起看护广武明长城。人员多了,但他心里的担子并没有放下。“24小时手机开机,怕长城发生意外。” 

  除了长城保护员队伍,越来越多像袁建琴一样的普通民众也志愿加入到保护长城的行列中来。 

  山西应县北楼口村四位平均年龄78岁的老人,十余年守护身边的长城、古堡,编写了《千年古关——北楼口》。长城1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为防止施工人员用古长城遗址上的砖石,87岁的李世盛和72岁的常亮多次现场“监工”。

  山西偏关县退休教师秦在珍十年走遍偏关长城,著有《偏关长城图志》《我的家园我的歌》系列丛书。一次,他和几名志愿者在行走长城途中迷路,凌晨4点半才回到家。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长城爱好者、志愿者还通过建立微信群,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守卫长城。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山西越来越多民众自觉守护长城的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现在不少省、市、县纷纷成立长城学会或长城保护协会等,自觉争当“长城卫士”。


(责任编辑 :叶玮)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