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小字典记录大时代

2020年09月14日 10:06   来源:广州日报   吴波
  增补“初心”“粉丝”“二维码”等100多个新词,9月开学后,新版《新华字典》激荡起每个人的求学记忆。据悉,第12版首次使用了冷激光打码技术,还通过纸书加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看听结合,动静相伴。

 

  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新华字典》究竟熔铸了哪些文化记忆?新版《新华字典》新在哪里?为什么说《新华字典》是大家治“小典”?陪你长大的《新华字典》又是哪一版呢?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

  通讯员商务印书馆

  策划/刘文亮

  大家治“小典” 数代名家铸就经典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白话文释义、用白话文举例的字典,第一部采用和推广《汉语拼音方案》、为普及义务教育和汉语规范化服务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具权威性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编审、《新华字典》编辑室主任王楠介绍:几十年来,《新华字典》一直秉承1953年版凡例第一条所说的“本字典编写的目的主要是想让读者利用这本字典,对祖国语文的词汇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并且知道词汇现代化和规范化的用法,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都能正确运用”的理念,不忘初心、与时俱进。

  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新中国文化建设者们以崇高的精神品格编纂、修订和出版《新华字典》,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丁声树、陈原、王力、吕叔湘、周祖谟、曹先擢等,都先后参与过这本小字典的编纂修订,形成了“大学者编小字典”的特色。

  他们俯首躬行,默默奉献;潜心钻研,字斟句酌;鼎新革故,持续创新;勇于担当,胸怀家国。正是这些品质铸就了《新华字典》的文化气质,并最终化为薪火相传的“新华精神”。

  数易其稿 第12版历经5年

  从诞生之日起,《新华字典》就肩负了普及教育、扫除文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重任,为新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典”之力,因此被亲切称为“国民字典”。

  针对读者关心的话题,记者联系到了《新华字典》出版方商务印书馆,与读者一起走近这位“无声的老师”。

  出版方介绍,第12版于2013 年筹备修订,2015年正式启动并逐步实施,历经5年反复论证修改,数易其稿,有50多个专项全面升级,并首次实现手机应用程序(APP)同步上市。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在此前举办的出版座谈会上介绍,第12版在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适合现代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需要。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讲述了修订过程中的故事,他说:我曾经接触过《新华字典》近两版的修订,修订者们为了一个地名读音的确定、一个字的增列、一个义项的增删、一个新词的入例,都反复琢磨,甚至开会研讨,甚至奔波千里去听取当地人对地名的意见。剪刀加糨糊、复制拷贝式的粗制滥造,是不能编典也不配称“典”的。

  与时俱进 更新8大项内容

  出版方介绍,《新华字典》(第12版)共收单字13000多个,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

  修订主要涉及8项内容:一是根据国家规范和教学需求,增补字头。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2013年后获批的几个化学元素规范用字,在正文字条和附录《元素周期表》里同时体现,方便查检;二是跟进时代,适量增补新词,如“初心”“粉丝”“点赞”“二维码”“截屏”等;三是贴近生活,增补新义新用法,新增义项近50个。如“派”,新增义项“一种带馅儿的西式甜点”;四是与时俱进,完善字词释义。根据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有的字修改了注释,如“媒体”一词,在第11版释义“指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基础上,第12版增加了“互联网”。此外,根据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有的字修改了注释,根据地方田野调查的结果,有的字增加地名义项;五是满足需求,增补实用字音,如“匮”增加“guì”的读音。东汉张仲景中医名著《金匮要略》中“匮”读guì,同“柜”,释义体现了“匮”与“柜”的关系;六是体现规范实用,完善《部首检字表》。为方便查检,在《难检字笔画索引》增加了“黑”“龙”“色”等部首字;七是依据权威资料,更新附录信息。新版更新了《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首都(或首府)一览表》《地质年代简表》《元素周期表》等;八是正文每页附二维码,用“新华字典APP”扫码,就可看到当页所有单字的部首、笔画、结构等信息,免费收听字的标准读音,观看笔顺动画,查检知识讲解等。

  12次修订, 定格现代汉语更新轨迹

  1953年初版,1957年“商务新1版”出版。此后《新华字典》进行了十二次修订,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

  翻开第一版,里边的字体都是繁体字和数量繁多的生僻字。最为特殊的是,它的检字手段还是早期创立的音标,因为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还没有公布现代的汉语拼音。这本字典几乎每一页都有图画、动物、植物、建筑、各种当时的农业和工业机械都绘制得栩栩如生。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版本,社会变迁新出现的词汇多起来;七十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八九十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

  到2009年《新华字典》已经出了10版,100多个新词和环保意识的体现成为修订版的闪亮点。增补的新词、新义、新例涉及通讯、计算机、医药、食品、生物技术、法律、经济、管理等当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光纤、光盘、互联网、黑客、软件、硬件、手机、艾滋病、木糖醇、克隆、基因、公诉、公证、听证、投诉、期货交易、公示、互动、社区、超市、理念等。

  第11次修订增收正字800余个,主要以姓氏、科技术语等为主,删除了一些字的异读音,增补了一些人名、地名和姓氏用字,还增加了许多汉字在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义项。比如“晒”增加了新的释义“展示”,多指在网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如“晒工资”“晒隐私”。同时,增加了部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词语,如在“民”字的解释中添加“民生”,组词为“关注民生”;“愿”字中添加“愿景”一词;“工”字的例证中新增“农民工”。删去部分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比如“煤油、马达、马力、合作社”等。

  增补新词100多个

  这些新词,有的以复音词形式出现,并进行具体释义,如:

  “初”下新增:[初心]最初的心愿、信念:~不改|不忘~。

  “粉”下新增:[粉丝](外)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等的人:这位艺术家拥有大量~。

  “赞”下新增:[点赞]在网络上点击代表“赞”的标记表示称赞,泛指赞扬、支持:为英雄~。

  增补新义新用法

  有的以例词的方式融入,放在所归属的义项下;当需要解释时,在例词后增加括注,如:

  “非”的“前缀”义项下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

  “购”的“买”义项下增加:网购。

  “爆”的“突然发生”义项下增加:爆红(突然走红)。

  新增义项近50个。这些新义,有的是单字义项,如:

  “被”增加义项:用在某些词语前,表示所说情况与事实不符,是被强加或被迫的(含讽刺、戏谑意):~就业|~会员|~满意。

  “萌”增加义项:稚嫩而惹人喜爱的:卖~(故作萌态以讨人喜欢)|表情~~的。

  有的给原有的复音词增补新义,如:

  [充电]增加比喻义: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只有不断~,才能跟上时代。

  [垃圾]增加比喻义:没有价值的,有不良作用的:~短信|~邮件|~食品。

  增加地名义项

  根据地方田野调查的结果,有的字增加地名义项,如:

  “氹 dàng”

  第11版:同“凼”。

  第12版:同“凼”(多用于地名):~仔(zǎi)岛(在澳门特别行政区)。

  记者手记

  现今已是手机阅读时代,遇到疑难生字词,百度一下就搞定。对我而言,能把思绪带回到童年岁月的事与物并不多,《新华字典》却激荡起小时候的读书经历。

  《新华字典》跟我的家庭也是很有渊源的,父亲是一名语文老师,字典是必备的工具书。他曾告诉我,他们年轻时那个时代,家里吃饭靠粮票,上学的时候,一年难得有两三块钱的积蓄,一本《新华字典》一块一毛钱,根本买不起。记忆中,父亲那本字典用得非常破旧。轮到我上学的时候,他坚持用牛皮纸粘好,写上我的名字,放进我的书包。说:“这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

  后来,我上了大学,再后来,开始文字工作,才慢慢开始明白“不会说话的老师”的含义,原来字典还真是一位好老师!《新华字典》是我永远的求学记忆。

  据介绍,《新华字典》有升级,也有创新,第12版首次使用了冷激光打码技术,通过一书一码让《新华字典》有了电子身份证,便于读者进行防伪查询。此外,纸书加二维码的形式实现了媒体融合的二次升级,让文字有了声音,笔画有了动态,看听结合,动静相伴。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