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流动的“绿”色诗行

2020年01月06日 14:20   来源:北京晚报   

  郑延国

  究竟是哪位诗人率先将“绿”字引入诗中,以示对生态环境的欣赏和赞美的?如今似乎已很难考证了,但唐代的白居易肯定是肇始者之一。白诗人到钱塘湖踏青,满目莺歌燕舞、红花碧草,他情不自禁地言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个“绿”字,将迎风飞舞的杨柳描绘得栩栩如生、楚楚动人。接踵而至的有柳宗元的“欸乃一声山水绿”、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高骈的“绿树阴浓夏日长”等,诗中一个接一个的“绿”字,分明就是苍山秀水、碧树翠叶的真实写照。

  宋人接过唐人的笔,又让“绿”字大展风采。范成大的“绿遍山原白满川”、程颢的“芳原绿野恣行时”、王禹偁的“郊原晓绿初经雨”、欧阳修的“雪消门外千山绿”、曾几的“绿阴不减来时路”,写的是漫山遍野、田园阡陌的绿;那绿在花中、在水中、在雨中、在雪中,那情那景是何等动人心弦。而苏轼的“正是橙黄橘绿时”、方岳的“森森柔绿长桑麻”,展现出果农、桑农一年的辛勤劳作终于丰收在望。陆游也写过一句含“绿”的诗句:“伤心桥下春波绿。”放翁老人站在桥边,打量着碧波荡漾的湖水,想起自己年轻时的妻子唐婉。尽管沈园的绿是如此美好,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桥不伤心人伤心,一切都在“错错错”、“莫莫莫”的哀叹声中。

  最让人回味的应该数王安石的那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相传月夜中,诗人在停靠瓜洲的船上反复推敲这句诗,一开始写成“春风又到江南岸”,不满意,于是改“到”为“过”,还不满意,又改“过”为“入”、改“入”为“满”,仍旧不满意……调整来调整去,最后决定用“绿”字,自此成为千古绝唱。

  今人诗作中,亦不乏一个“绿”字,比如钱钟书。“绿水疏林影静涵,秋容秀野似江南”、“绿上枝头事已非,江湖摇落欲安归”、“绿槐恰在朱栏外,应有浓阴覆旧房”、“太息交游秋后叶,枝头曾见绿成阴”……钱先生笔底涓涓流出的一个个“绿”字,让我们一次次行走在绿水、绿枝、绿树、绿阴之中,于心旷神怡之外,别有一番恋恋不舍的情怀。


(责任编辑 :韩璐)

分享到:
35.1K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