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泛黄的日记本,马燕老师曾写下这样日记:“雨蒙蒙的清晨,铃铃铃的上课铃声响了,一个歪坐在轮椅上、流着口水的学生被推了进来,这样的情景,着实让我惊呆。通过家长的叙述,我才知道这个孩子因患重度脑瘫,并伴有痉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常年缺乏锻炼,他的手部肌肉已经萎缩了,以至于哪怕做简单的动作都很困难。然而,当我看到家长满怀期待的目光,看着孩子渴望绘画的双眼,我感受到了做一名教师所要肩负的责任。当我把笔放到孩子手里的一刹那,孩子浑身肌肉似乎全部拧在了一起,绷得紧紧的,颤颤地要想抓住笔,但就是拿不起来,一次、两次、三次……‘还差一点就成功了,再试试好吗,相信你一定能行!’每一次,当孩子努力试图拿起笔,我都会用眼神鼓励他,用语言激励他。小小的一支笔,对于这个学生就像在抓握千斤重物,紧张得似乎全身都在发抖,以至于口水一次次地流到我的手上就是抓不起笔来……看着这个特殊的孩子,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马燕老师下定决心,要让这个孩子拿起笔来画画,用绘画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于是就有了长达近3年的跟踪训练,为了给学生制作单独的教育计划、进行针对性个案跟踪与辅导,马燕老师阅读了大量的关于美术疗法、融合教育、脑瘫学生美术治疗等方面的书籍,并运用表现性评价及数据对比等形式,为他“量身定做”教材,制定训练措施,编制跟踪量表。为了激发孩子画画的信心,孩子每一次绘画的表现、绘画的变化马燕老师都用相机捕捉下来,保留下第一手观察材料,并专门编写了这个孩子的“成长轨迹”。200多篇跟踪日记,记录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正所谓:心灵是想象的世界,心灵是创造的世界,心灵是智慧的世界。艺术不仅反映眼中的世界,更重要的是反映心中的世界。他真的做到了,他真的能拿笔绘画了,不但如此,他的美术作品还在鲁迅博物馆参加了义卖活动,同时他将所有义卖款全部捐献残疾人委员会。
马燕老师还展开了对特殊需求学生的一系列追踪,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马燕老师的《与特殊孩子一起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发表在了《中小学美术》杂志上,马燕老师也收获了给予他人爱的幸福。
(责任编辑 :支艳蓉)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