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丽爽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赵家楼社区这几天像过节一样热闹,连续两年的“春耕”又开始了。
城里小区也有地种?没错!社区整理出无人管理的花池、花盆、边角地,种辣椒、萝卜、油麦菜等蔬菜,栽上月季、牡丹等花苗,美化了环境,一起耕种,邻里之间也热络了,社区更和谐。
大羊宜宾胡同31号院最热闹。院里窗前有一个水泥花池,20多平方米。花池里土已经翻好了,准备种菜。菜种子是社区买的,根据去年种植的经验,辣椒、萝卜、油麦菜和生菜长势最好,今年重点就种这几个品种。土,是社区绿色环保种植小组提前一天翻的,还加入了居民自制的酵素。
春耕开始了,老人和孩子结对子,有人拿着铁锹,有人捧着种子,有人拎着水桶在旁边等着。有经验的老人示范,孩子们跟着一边学一边干。打垄、撒种子、培土、浇水。现场的孩子都是来自西总布小学的小学生们,他们也借这个机会,亲近种子和泥土,体验农耕的乐趣。31号院东墙外,还有一南一北两个闲置的花坛,主要用来种花,品种有月季、芹叶牡丹。
赵堂子胡同12号院没有闲置的边角地,但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整理出30多个闲置的花盆,包括泡沫箱、废弃的洗手盆等。借着“春耕”的机会,社区买来花苗,居民动手给移栽到花盆里。“到夏天,花都开了,摆成一溜,好看着呢!”正忙着移栽的居民笑着说。
作为一个城市社区,赵家楼为什么会想起举办“春耕”活动?
“我们是一个老旧小区,院里没有物业,绿地、花池、花坛的管理跟不上,大部分长年撂荒。一些临街的花池,都被堆上了杂物,特别影响美观。”社区副主任徐爽介绍。赵家楼社区位于长安街北侧,就在国际饭店身后,属于核心城区里的核心。去年,东城区开展百街千巷环境整治工作,赵家楼社区对小区里的乱堆乱放进行整治,清理出一些花池、边角地。
整治后的空间如何利用?社区和居民商量,决定开展种植活动,一些适合种植的空地挂上了“社区农园”的牌子。
“一方面还绿,美化小区环境;一方面给居民创造一个共同参与的活动,让有种植爱好的居民有地方发挥,还能拉近邻里关系。同时,城里长大的孩子很少能接触到耕种,让孩子跟着大人一起种花种菜,既增长植物知识,又体验了农耕的乐趣。”徐爽说。为此,社区还定期组织免费的种植课程,邀请居民参加。
“过去这些地方都荒着,小区里还缺少活动空间。现在把它整理出来作为社区农园,老人孩子一起种、一起收,既美化了环境,还丰富了居民生活,一举多得。”31号院院委会负责人、今年67岁的郭砚菊说。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