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看"脑残剧"的黑锅 不该由90后来背

2017年02月17日 11:22   来源:浙江在线   

  昨天,童星林妙可落选北京电影学院初试,消息立马上了热搜。而她此前艺考后接受采访的视频也被翻了出来。视频中,她的摇头晃脑和嗲声嗲气,被网友喷“太浮夸”。

  事实上,这段时间全国各艺术院校自主招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围绕“艺考”的各种话题也不断升温。除了颜值,艺术修养和表演素质等也成了网友讨论的焦点。

  在浙江传媒学院杭州考点,刚经历了为期3天的艺术类校考面试的考生,明天又要进入文化课笔试环节。校方数据显示,本次考试报名逾25000人次,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

  如果这些考生入学,其中的大多数有可能进入影视制作行业,包括影视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类型。

  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副教授赵建飞已连续10年参加浙传的艺术招考,包括浙传在成都考点、杭州考点的招生工作,面试了近600位考生。

  “2017年的高考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最后一年,明年将面对的考生就是21世纪的新生代了。”赵建飞认为,生于1999年的艺考生们,他们的人生经历、文化趣味,或将点滴启示往后几年大众文化趋势。

  本报特意约请她来说说她眼中艺考生的样子,以及考生的影视修养和阅读趣味。因为,他们既是流行文化的消费者,也可能是未来大众娱乐的生产者。此文是她今年的观察与思考,也是一份真实记录。

  五六年前迷韩寒、郭敬明

  现在是东野圭吾、太宰治

  为了考察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出于了解年轻受众的私心,我会问及学生的阅读情况。

  多年以来,考生的阅读状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种不超过幼年的普及版外国文学经典和课程配套读物。这种同学常提及冰心、老舍、曹禺、鲁迅等上过课本的作家;

  第二种会在前者的基础上多一些流行读物;

  第三种同学会有更艰深广泛的阅读,了解一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不过这种考生凤毛麟角。

  艺考生总是相对热爱文艺一点,第二种考生占了多数,多年以来我也得以从他们这里了解到流行趋势。

  五六年前,考生们最爱的还是韩寒郭敬明,会在面试陈述中为自己的偶像的丑闻辩护。

  两三年前,莫言是考生口头常会提到的名字,村上春树、余华也是考生们最长情的作家,路遥还在激励着三四线城市的年轻人。

  而今年,我最常听到的名字是东野圭吾……东野圭吾……东野圭吾,还有,太宰治。

  东野圭吾的推理系小说受喜爱程度令人震惊。说起喜欢的原因,有人会提到他的叙事手法巧妙,但更多的同学是被他小说中的悬疑性吸引,被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打动。太宰治的读者数量略逊,却对作品投入更深。“生而为人,对不起”,以及“这个世界,我先走一步”之类台词,不少考生可以随口拈来。

  当然,没有更严谨的调研,这些阅读倾向的真实性还不能确定。作为主考老师,我怀疑东野圭吾、太宰治的流行,村上春树和余华的常青树地位,是被艺考培训机构所引导,不一定是文化流行的真实状态。能肯定的是,即便是被引导的阅读,东野圭吾和太宰治也是今年最容易让学生们着迷的作家。

  能窥见艺考生们趣味的,是他们的自主阅读情况。

  但学校的语文教育依然成功地引导了考生的文学层级观念,他们通常不会在自我介绍时坦白说“我喜欢看网络文学”,过后却会老实交代自己喜欢看网络上的言情文学,也会在论述时引用到不少网络文学里的内容。

  另外,考生们普遍通过手机阅读,高中生为“微微一笑很倾城”、“何以笙箫默”等大IP提供了高点击率。已经有相当比例的同学混迹于贴吧、起点等平台,成为古风、玄幻、言情写手。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