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3D楼梯亮相14号线金台路站 乘客欢乐“爬梯”享健康

2016年08月05日 08:16   来源:新浪公益   

  数据显示,每走 12节台阶能燃烧掉 5卡路里的能量。如果你在地铁金台路站换乘时不坐电梯,走走换乘通道内的 131节楼梯,就可以减掉约 50卡路里,相当于消耗了 100毫升可乐的能量,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很诱人?8月 3日,在“全民健身日”即将来临之际,京港地铁携手世界卫生组织,在地铁 14号线金台路站内正式启动“ M运动计划”公益主题活动,引导大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增加身体活动,树立良好的健康生活态度。

  活动当日,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北京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以及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庞清、佟健、央视主持人董倩等出席,并共同向大众发出活动倡议。

  数据显示,乘客在日常搭乘地铁中,更愿意选择电梯出行。以京港地铁运营的14号线金台路站为例,这座14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车站,每日的换乘客流约为12.6万人次。在高峰时段,约70%的乘客选择使用“被”动的电扶梯进行换乘,选择走楼梯的乘客只有30%左右;而在平峰时段,只有10%的乘客在使用楼梯换乘。

  为此,京港地铁希望通过“M运动计划”公益活动倡导健康理念,因而,在14号线金台路站E出入口的通道楼梯处,京港地铁精心设计了3D互动创意台阶。3D互动创意台阶一亮相,就吸引了乘客的关注。许多乘客纷纷走上台阶,参与“爬梯”活动,并与这段充满创意与趣味的台阶拍照;还有乘客表示,在以后的出行中自己也会尽量减少使用电梯,在乘坐地铁出行中增加身体活动。

 

 

  同时,“ M运动计划”代言人招募活动也在当日启动,大众通过关注京港地铁官方微信公众号,参与 H5线上招募,即有机会成为“ M运动计划”公益代言人,与世卫驻华代表、京港地铁总经理以及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庞清、佟健等人一起拍摄公益海报,为健康代言。据悉,公益海报将在京港地铁所辖的 4号线、 14号线的地铁站内发布,爱好运动的普通乘客也可以成为“明星”,带动大家共同保持健康的运动习惯。

  京港地铁公司总经理邵信明表示,“在交通运输上,我们的管理理念是方便人在城市里面流动,而在流动过程中,我们也希望乘客有一个愉快的旅程。此次,京港地铁携手世界卫生组织,共同推出‘ M运动计划’活动,通过站内公益海报、创意台阶等方式,倡导公众增加身体的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未来,我们还将持续开展诸如此类的公益项目及活动,在为乘客提供优质运营服务的同时,丰富大家的乘车体验。”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表示:“身体活动是健康生活的一大关键因素,可帮助预防心脏病、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不一定非要跑马拉松才能保证充足的身体活动:我们日常的点滴选择,比如不坐电梯改走楼梯、不乘汽车改为步行等,都可以增加身体活动。”

  背景资料:据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报告显示:“缺乏身体活动不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死亡的风险因素(占全球死亡人数的 6%),截止至 2016年 6月,全球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超过 80%的青少年人口缺乏身体活动”。为此,建议大众能够适当的增加身体活动,包括在日常生活、家庭和社区中的休闲时间活动、交通往来(如步行或骑自行车)、职业活动(如工作)、家务劳动、玩耍、游戏、体育运动或有计划的锻炼等,以增进心肺、肌肉和骨骼的健康,减少非传染性疾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