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在过去的几天里,因洪涝灾害以一种非常规的方式成为舆论中心。起初从微信朋友圈开始发酵,到媒体逐渐关注,再到邢台市长公开道歉,最终邢台终于上媒体头条,只是这个头条来得太突然,付出的代价太惨重。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截至7月26日上午9时,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1.37亿人次受灾,1074人死亡,270人失踪,62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万间房屋倒塌,225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983亿元。与近年同期相比,灾情明显偏重。
7月灾情应对不足
近期的灾情中,尤以河北最为严重,累计造成约130人死亡、110人左右失踪。河北省地处首都周边,这么重大灾害的发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7月26日,国家减灾办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杨晓东副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7月18日以来,河北这几个地方灾害损失惨重,超过我们的预想。灾害发生以后,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全力以赴开展各项救灾工作,特别是广大基层干部、解放军、武警部队、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为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减轻灾害损失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防灾、抢险救灾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有其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今年河北遭受的此次降雨范围广、强度大、峰值高,很多地方降水超过历史数据。洪水特别是山洪来势特别猛,这是客观原因之一;河北地区从1996年8月起已经20年没有遭受过大强度的洪水,因此,防洪能力严重不足。而这些乡镇村庄的房屋抗洪能力也比较差。因此河北倒损这么多房屋、伤亡人员比较多。房屋设防水平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杨晓东说,就主观原因而言,河北地区多年未发生大洪水,一些干部群众包括企业员工防洪意识较薄弱,缺乏防洪避险经验,加之人为滥采乱挖、侵占河道、泄洪道修路建房,造成行洪能力差;第二,个别地方的领导干部在责任落实上是不到位的,重视不够,预判不足,对险情应对不力、处置不当,防范措施不到位,怀有侥幸心理,工作当中存在这些薄弱环节。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各级民政部门深刻总结和反思。
救灾资金监管到位
7月18以来,河南省安阳出现强降雨天气。暴雨致使河水暴涨,山洪暴发,城区多处积水,部分乡镇电力、交通、通讯中断,农作物大面积受损。
一位村民向记者反映,河南省安阳县的一个村庄在受灾后,当地政府忙于应对灾害未及时上报该村的受灾情况,虽没有人员伤亡,但村民的财产损失没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资金救助。
今年以来中央下拨了大量的救灾资金,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民政部如何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公平、公正、公开的发放到灾区人民受众呢?
据记者了解,中央层面对地方救灾资金主要有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防汛抗旱补助资金、地质灾害治理补助资金、农业救灾资金。
其中,民政部和财政部安排下拨的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等四个用途。
为了帮助和支持地方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财政部下拨16.71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累计向重灾区紧急调拨3.55万顶帐篷、15.4万床(件)衣被、1.8万张折叠床、4000套折叠桌凳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地方做好受灾转移群众临时安置工作。
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遵循专款专用,按照“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步骤,建立发放台账,及时张榜公布救助人员名单和救助资金数额。民政部门将联合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组织开展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确保救灾资金安全运行。各级民政部门通过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救灾资金管理使用和发放情况,主动接受舆论监督,积极回应社会关注。
确保信息及时准确
近日在河北发生的洪涝灾害中,一些乡镇地处山区,地势比较险峻,居民住地很分散,加上强降雨、山洪来临的时候是晚上,大量的群众来不及转移。强降雨造成部分地区通讯、电力、交通中断,通讯预警不畅,信息不能及时发出,延误了转移和搜救时间。
《慈善公益报》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安阳市在此次应对洪灾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19日晚上所有政府工作人员几乎彻夜未眠,除了在办公室待命人员外,其他人员全都去救援抢险了。
因此,灾害来临以后基层的干部忙于抢险救灾转移群众,也造成了报送不及时。今后,针对这种灾情报送不及时的情况,民政部已经要求各地民政部门严格按照民政部7月19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灾情报送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对于灾区交通、电力通讯中断情况马上组织人员采取各种办法进入到重灾乡镇和村庄,及时核查上报灾情,系统中断的地方可以电话口头报灾。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心存侥幸。
据记者了解,民政部救灾司和国家减灾中心建立了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实时统计分析、评估、上报和发布灾情。基于互联网开发了灾情报送信息系统,目前全国所有县级以上民政部门以及25个省的乡镇已经实现了网络报灾。
目前,全国共有68万余名灾害信息员,各级民政部门应加强灾情管理业务培训,力求提高信息报送的准确程度。针对特别重大灾害过程,视情派出专家组和技术人员开展灾情现场核查工作,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灾情。
部署新灾应对工作
当前,我国已进入“七下八上”防汛最关键时期,抗灾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
杨晓东表示,下一步,民政部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及时做好新灾应对工作。指导地方完善预案,做好物资、避灾场所等各项准备工作,不断关注灾情特别是汛情发展,根据灾害造成的损失及时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调拨物资,会商并下拨救灾资金,帮助地方做好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
针对已经发生灾害的地方,指导地方民政部门及时做好受灾转移群众安置和过渡期生活救助工作。在紧急救灾应急阶段后,抓紧指导灾区做好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抓住有利的建设时期,争取在今年入冬以前能够把因灾倒损的民房建起来,让受灾群众入冬前能够搬到恢复重建的新家里面。
抓紧采购完成今年的中央救灾物资。今年灾情偏重,中央储备的救灾物资消耗比较快,民政部将进一步完善物资紧急采购的机制,抓紧把今年预算内1.35亿元的中央救灾物资尽快采购完毕、尽快入库,以备灾区所需。
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政策。会商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加大对地方的补助支持力度,同时指导地方落实资金分担比例,尤其是推动各地出台本地的救灾标准,确保能够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对受灾群众进行救助。
记者 王希文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