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看十三五规划 如何改善你我的生活

2016年07月29日 09:24   来源:慈善公益报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近日,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纲要的出台,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共享发展的重要依托。那么,纲要具体影响到老百姓的哪些方面呢?

  规划纲要分为9章39节,系统阐述了“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5条基本原则、7大发展目标、15项主要指标、若干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根据纲要,未来5年,退休年龄将延迟,养老金将适当提高;我国将实现全民参保,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将定期调整;生育和医疗保险将合并实施,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将加快推进。

  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尹蔚民今年2月29日曾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现在人口预期寿命大大提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快。无论是从开发人力资源,还是保持养老、医疗基金的持续健康运行,都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

  半年后,尹蔚民7月13日对媒体表示,备受关注的延迟退休将坚持3个原则,一是小步慢走、逐步到位;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三是事先预告,做好公示。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将拿出延迟退休方案,但还需要履行有关程序,然后向社会公布。

  根据人社部方案将实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每年延长几个月退休年龄,直到经过相当长时间达到新拟定的法定退休年龄。对此尹蔚民也举出了具体的例子,“比如5年以后,你是60岁退休,这个政策施行以后,可能你是60岁零3个月退休,这样大家便于接受。第二个人可能是第二年退休,他可能是60岁零6个月退休。”

  上述举例中,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方案或将采用1年延迟3个月的方式推行,按照上述的延迟退休时间表,一旦方案顺利实施的话,下面几类人将刚好会延迟退休:小于等于50岁的女性工人(1972年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小于等于55岁女性干部(1967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小于等于60岁的男性职工(不区分工人干部,1962年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由此看出,延迟退休方案影响较大的可能是“70后”和“80后”。

  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月人均达到2270元。2016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提高6.5%左右。

  根据《纲要》,将逐步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今年4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从今年1月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调整水平为2015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确定这个调整水平,是综合考虑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现在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的。6.5%的调整水平是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总体水平,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不是分别以各自养老金水平为基数,都按6.5%的比例调整。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纲要》提出,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要达到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据了解,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52亿,基本医保已覆盖95%以上的城乡人口。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曾表示,各地要结合社保卡信息库,建设全民登记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登记试点扩大到全国一半的地区,2017年要全面实施,为2020年实现社保全覆盖做好准备。

  公务员收入更合理

  去年5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现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工作很辛苦,收入也不高,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这是公务员工资9年未涨后,国务院首提增加公务员工资,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具体如何调整,去年公布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相关文件规定,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工资占比,另一方面要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去年随着养老金并轨的开始实施,机关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也同时进行了调整。截至2015年7月底,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兑现工作全面完成。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为300元左右。

  《纲要》提出,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探索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形成科学的公务员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

  针对未来将如何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问题,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去年曾指出,近期要每两年调整一次基本工资标准。将依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的比重。

  两险将合并 实现异地就医结算

  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目前,我国社保体系由“五险一金”组成。其中,养老保险总费率28%(单位缴费20%、个人缴费8%)、医疗保险8%(单位缴费6%、个人缴费2%)、失业保险费率2%(单位个人比例各省自定),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缴费个人不缴,工伤保险平均费率为0.75%,生育保险的平均费率为不超过0.5%。

  今年4月20日,人社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通知》中提出,阶段性降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工作,待国务院制定出台相关规定后统一组织实施。

  此次《纲要》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制定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合并实施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完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

  有专家表示,两个险种合并实施,是“五险一金”进行精简归并的举措之一。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由于生育保险中的生育医疗费用发生在医院,这一部分跟医疗保险运营是相似的,因此可以合并经办,有利于节省管理经费和成本,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更加充分。

  《纲要》明确,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并逐步扩大到符合转诊条件的异地就医人员住院费用。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稳定在75%左右。

  李忠指出,我国在2016年要实现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到2017年能够基本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参保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

  涉及就业、人才建设等方面

  除了以上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之外,《纲要》还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中职工安置工作,统筹做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

  要建立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

  此外,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要达到7500万人,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0:40:50,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500万人。

  《纲要》强调,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中国特色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建设。

  同时,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决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强和改进政府对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缩小工资收入分配差距。

  记者 权 敬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