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正受到各方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16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从源头上改变“儿童进不了城,父母回不去乡”的无奈现实,实现“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
这是第一份系统性明确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的文件。这意味着,国家治理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有了系统考虑和制度安排。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强化了家庭监护主体责任,提出了加强家庭监护监督指导的政策措施;设计了包括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环节在内的救助保护机制,弥补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政策短板;依次明确家庭、政府、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构建家庭、政府、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关爱服务体系。
社会各界纷纷响应《意见》,纷纷建言献策,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作为慈善组织的代表之一,中华慈善总会走在了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第一线, 会长李本公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关爱儿童项目意义深远。多年来,党和各级政府日益重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众多慈善公益机构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帮助,但尚缺乏具有全国性、广泛性、持续性的社会援助项目。为此,中华慈善总会携手全球联合之路,联合全国各地慈善组织广泛开展“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
中华慈善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树峰向《慈善公益报》记者介绍,“关爱儿童”项目由全国各地慈善会负责实施,在学校、社区、乡镇等合适的场所,设立“关爱儿童之家”,面向留守儿童提供内容新颖、活动丰富的服务。“关爱儿童之家”一般将设置阅览室、科普乐园室、心灵驿站室、亲情角等区域,重点解决亲情失落、学习失教、心理失衡及特殊困难等问题。
自去年11月,中华慈善总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了“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全国启动仪式以来,项目在全国各地实施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和慈善组织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山西省慈善总会联合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妇女联合会把“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切实落实到各个地区,并制定了在5年内帮助、支持和完善500个“关爱儿童之家”,完成对全省留守儿童集中地区的全覆盖,并实现“关爱儿童之家”长期、持续、稳定运行的目标。其中闻喜县民政局、教科局、人社局、公安局、检察院、妇联、团县委、关工委及慈善总会及社会组织共同携手,把建成的“儿童之家”打造成一个长久全方位、多角度的关爱留守儿童阵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陆士桢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研讨会上提出,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扶助制度,社会工作者要参与其中,给孩子提供专业服务。一些基金会和企业,可以选择几个点,通过社工深度地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抚慰和其他帮助。同时,政府可以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比如建立村一级的儿童福利主任制度,政府对解决当地的留守儿童问题进行规划。他还建议,我国应建立儿童监测机制,动态研究留守儿童变化趋势,寻求对留守儿童的制度化服务管理。一些发达的福利国家设有儿童监测机制,不光监测社会,还要监测家庭和学校。
关爱留守儿童关乎社会的和谐,关乎国家的未来,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是功在千秋的事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让我们付出关爱,扶助稚嫩的希望,为“留守儿童之家”添砖加瓦。(本报记者 泊 伟)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