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向梅主持新华公益讲堂。
6月16日下午,由新华网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的“公益中国九人行——中国非遗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大型融媒体互动访谈栏目完成录制。
文化遗产日走过的十一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不断升温。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怎样更好地融合?非遗传承怎样结合“互联网+”?中国非遗文化公益讲堂现场,新华网公益文化部主任、新华善举基金秘书长高向梅结合自身经历,与大家互动探讨“中国非遗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传统技艺的传承,有赖于传承人将它一代一代传下去。环境的变化,使很多传统手工艺与当下生活脱节,如何使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高向梅说:“媒体传播是非遗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纽带。”她表示,期待两月后看到非遗手工技艺作品在清华的展示。新华网也将充分利用自身传播优势,愿意聆听每个和非遗有关的故事,拉近网友和非遗的距离。
“在座的所有传人,都有自己特别好的故事,大家可以通过新华网这个平台,把你们的声音传递出去。从传人来讲是个人和团体的结合,从技艺来讲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从中国来讲应该是中国和国际的结合。”高向梅说。
现场,针对非遗传人们表示手工技艺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困难问题,高向梅分析到:首先是没有形成品牌;其次是没有相对应的互联网常识,或者说缺少互联网的技术支持;另外需要有团队来帮助传人们解决如何应用、吸引人等问题。
“我们可以利用自身传播优势,为传人及非遗领域的专家们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助力非遗手工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愿意搭建平台,帮助传人们更好地了解互联网传播特点,促进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高向梅表示,通过教育体系、行业体系和社会体系的资源整合与搭建,推动非遗手工技艺走下圣坛、走出深山、走出苗寨、走出国门。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