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6日,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勒尔村15个孩子到山下上学的日子。这个被称为“悬崖村”的地方,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76户人家住在这里。村庄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爬17条藤梯。按往常习惯,早上6点半,家长带着孩子们出发,7点前陆续到达村东侧悬崖边集合。准备出发时,带队组长俄地长江接到支尔莫乡书记阿皮几体的电话:“通知不能让孩子爬天梯,必须绕行另一条约十多公里的山路下山。”滑坡,滚石,隧洞,河谷,废桥……对孩子们来说,另一条下山路,意味着累与饿的6小时。新京报首席记者 陈杰 摄影报道

多数家长起初不同意绕路,因为绕道的路也不安全,而且太远、太热,孩子们吃不消。后来在组长反复劝说下,家长们才勉强同意绕道。从集合地出发,首先前往的是阿土特图组,相距约3公里。孩子们首先经过几段十几米到几十米的滑坡地段,家长提醒他们间隔稍大些快速通过,避免遭遇滚石。这之后,一路几乎在30度以上的坡度道路上前进。

在开始的1个半小时,几乎一路上坡,孩子们疲惫不堪。让其准备食物。

爬了一段800米长、30度以上坡度的一条路时,吉巴哈干累得坐在地上休息。

因为临时改变上学路程,从过去2个多小时的天梯路,变成绕道6小时的另一条路,孩子们早上出来都没吃饭,村组长俄地长江提前给经过的阿土特图组组长吉克曲日打电话,让其为孩子们准备土豆和豆腐清汤。

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爬坡后,孩子们到达吉克曲日家,用十分钟吃完了早饭。

10岁的俄的曲坡吃着土豆,补充体力。

阿土特图组也有10多个同在勒尔小学读书的孩子,平时上学走的是村边一条极险峻的悬崖路,早上组里也接到通知不要走悬崖路,要绕同样的道路下山。两股孩子汇集到一起,加上家长,约有40多人。接下来进入苏朱村。它和阿土特图是一个山顶两面对峙的大斜坡,为一路下坡。不过路面都是细碎的石头和茂密的蕨类植物,间或有一些高低不平的石块。多数孩子的鞋底光滑,不时有人滑倒,所幸道路从村子靠山脚穿过,有惊无险。

烈日下气温在40度左右,孩子们累了就在树荫底下休息。不过,依然闷热。由于植被茂密,孩子们几次遇到蛇,在惊慌失措尖叫中,蛇也被吓跑。

10岁的俄的曲坡感觉脚吃不消,自己做了个拐杖助力。

孩子们大约走了3个小时,除吃饭时添了些饮用水,沿路未见到一处水源。过了苏朱村进入一处峡谷地段,孩子们跑进一处水电施工的工棚,主人把仅有的一小桶水提出来给他们饮用。这点水不够饮用,家长陈古吉在施工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一处在建的水库引水洞,里面有清澈的泉水。补充完水后,孩子们继续往前走。

进入峡谷,是一段段“之”字型的30度以上的下坡路,路面有大量破碎的页岩,比较锋利,孩子们行进格外小心。连续的下坡对孩子们的脚尖压力比较大,13岁俄地有三的鞋本来就有个洞,出发时两个脚趾露在外面,走到山下时,破损更严重,脚趾全都露出来了。“如果鞋穿不了,在10天住校期间,就光着脚上课”。他说,因为这是他唯一的一双鞋。

大约行走了4个半小时,经过一条小溪,6岁的吉克成业脱下鞋把脚泡在水里,消除疲劳。

陈古吉用清凉的泉水给6岁的儿子陈木黑消暑降温。陈木黑一路对陈古吉说“爸爸,我又累又饿,我们为什么走这么远的道,还有多远。”陈古吉说:“快到了,快到了,到了山下有车坐。”

连续徒步山路5小时,8岁的吉觉尔子汗如雨下。

9岁的陈惹作,满脸是汗,疲惫不堪,她在一片树叶下短暂休息。

途中,在一处泥石流重灾区,一个约50米长的“L”形的不到两米高的隧洞从泥石流区域通过,一个家长在前用手机照明,孩子们从后面手拉手通过其中一段伸手不见五指的转弯地段。

出来不久,就是一个3米宽的溪流,有的孩子匍匐着把头扎进水里消暑,有的孩子把鞋脱下来,浸泡疲惫的脚。重要的是,缺水很久的孩子们可以痛饮一番。

途中,孩子们三次过河或小溪。12点,孩子们再次通过一段河谷,河谷水流相对平缓,水面约五六米宽,唯一的通过方式是座铁索横担木板的废弃桥,年纪小的孩子,由家长背或抱着才能过去。家长说,若遇到下雨稍稍涨水,这一路几个遇水的路段大人都无法通过。

有的孩子是穿着凉鞋徒步近6个小时山路。烈日炙烤的地面上孩子们个个大汗淋漓,疲惫不堪。很多孩子不断问:“接我们的车在哪儿?”12时35分许,孩子们出门约6小时,踏上了平坦的307省道。10岁的俄地曲坡得到爸爸奖赏的一个真空包装的瘦小鸡腿,他一边啃一边说“这路走得太累了,腿已经不行了,以后打死也不走这样的路了。”他的爸爸说:这一路缺水,有滚石危险,遇到雨季,河道根本无法通行,这样的上学路如果还要继续让孩子走,还不如让孩子在家里待着不去上学了。

从公路到学校还有约20分钟的车程,乡里安排了两辆7座小面包车分两次把孩子和家长接到学校。经过近6个小时的艰苦跋涉后,孩子们终于坐进了教室,在老师的带领下,读起了课本。

不过,吉巴阿里、吉巴火布和吉巴合西,兄妹三人在爸爸的带领下依旧爬藤梯,因为吉巴火布嗓子疼需要去医院,所以坚决不绕道下山。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皮几体介绍,政府在派人上山查看藤梯,哪些地方断了,钢丝松了,需要加固、维修,10天左右可修好。此前,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林书成承诺:先施工一条钢筋结构梯道,解决群众出行安全问题,接下来马上组织论证彻底解决方案。图为爬天梯的村民。

阿皮几体介绍,钢架由哪家公司来做还不知道,也不清楚具体时间。不过,在没修好钢架前,都会走这条较远的路,也会对这一条路勘察,排除险情。“宁愿走远,也不愿意学生走不安全的路,要保证学生的绝对安全。”一位关注凉山的学者建议,在勒尔小学开展全日制寄宿制。阿土列尔村驻村干部帕查有格表示,目前学校只能管学生们一个月20天的伙食。如果长期住校,补贴要跟上,周末的伙食经费也要保证。图为山顶的悬崖村。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