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6月1日,广西南宁。娃娃、遥控赛车、漂亮衣服...随着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孩子都能收到一份满意的礼物。

而在高楼掩映下的各个城中村里,孩子们和往常一样,有的独自一人在巷陌中穿梭;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在蛛网般密集的电线下打闹;有的拿着自己用饭盒DIY的球拍,打着地面乒乓球;还有的用父母收废品带回来的积木,“筑造”自己梦想的家…

在三回九转的巷子里,炙热得燥人的阳光从楼缝间漏下来,已在城中村里生活多年的孩子们逐渐适应了这里光线昏暗、潮湿、狭窄、空气中还时常混杂着恶臭的生存环境。

自信、独立、热情!与其他成长在“温室”里的孩子们,这些孩子显示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

然而,他们对儿童节普遍没有特殊的感情与期待。

“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送过我儿童节礼物,我也从来没有问他们要过,因为我知道他们一定不会买。”8岁的光光对记者说,“我很想要一台会变形的汽车,叔叔你可以帮我买吗?”

“我希望爸爸不要中午回来做完饭就走,妈妈晚上也可以早点回来。”正领着妹妹在家门前玩耍的昆昆告诉记者,儿童节没有周末好玩,因为周末的时候爸爸妈妈有时会呆在家里。

城中村是一座城市的“夹缝地”,它是城市在高速发展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0至17岁儿童人口为2.7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

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

在这个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不少人表示:希望这些孩子能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早日离开这个“夹缝地”,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