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梦想教室公益助学项目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2016年06月01日 09:56   来源:新浪公益   

  今日,索尼中国在北京延庆大庄科中心小学正式启动2016“索尼梦想教室“公益助学项目。在该项目中,索尼中国将向全国范围内的25个小学捐赠”索尼梦想教室“所需的投影仪等教学硬件设施;同时,还将利用索尼在科学探索和科普教育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在索尼探梦科技馆、索尼国际教育股份有限公司倾情支持下,为青少年提供妙趣横生的梦想课堂,培育科学梦想,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创新热情。

  启动仪式上,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高桥洋、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李骥、教育部社科中心党建思想政治研究处副处长朱喜坤女士、北京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蒋小建女士以及延庆区科学技术馆馆长孙晓兵先生等嘉宾出席现场,与大庄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开启2016“索尼梦想教室”的大门,并参与了一堂生动的科普公开课。

  “索尼梦想教室”项目已来到第4年,它已经在全国57个城市建立81间梦想教室,尤其注重向全国偏远、贫困地区的学校提供科技化的教学条件。同时,“索尼梦想教室”也致力于“教学软环境”的提升。通过导入具有索尼特色的科学课堂,以“科技”助力,圆孩子们的梦想。该项目累计受益学生总数已超过58,000人,教师4,000余名。

  今年的索尼梦想教室,首次加入了索尼国际教育带来的STEM创新教学套件——KOOV教育机器人。作为索尼首款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器人, KOOV的七种拼装魔块可以组装成任意形状,更可通过多种控制器和可视化编程语言让自己的机器人灵动起来。孩子们可以在KOOV逐步式编程的引导下,释放想象力,把一块一块的小积木,任意的组合拼装,创造自己的专属“机器人”。

  在当天的科普公开课中,嘉宾和孩子们还共同把KOOV组装成了一个小赛车,进行了一场互动绕障碍赛车比赛。孩子们被KOOV的魔力深深吸引,在绕障碍赛完成时,孩子们发出了兴高采烈的欢呼声。

  索尼探梦科技馆带来的精彩实验课,更是令现场的师生大饱眼福。用三个纸片就能制作的简易“飞去来器”、 用一个普通纸盒就能做出来的“空气大”还有杯子里竟蕴藏着“10万伏的高压静电”!孩子们被这些好玩又有趣的科学试验深深吸引,不时发出惊叹。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副部长李骥表示,“团中央与索尼中国共同携手举办‘索尼梦想教室’已经3年,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果。通过全国大中学生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全国的大学生参与活动,一起为孩子们的未来奉献力量。我代表团中央学校部,感谢索尼中国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大力支持。”据悉,今年暑假,包括团中央在内的五部委(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将继续号召全国20所高校的大学生,加入“索尼梦想教室”团队。学生们将以团体形式提交支教方案,经采纳后即可在暑期前往学校,建设自己的“索尼梦想教室”。索尼(中国)将提供经费及设备,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科普实验培训,支持他们到各地贫困学校中建设20个“索尼梦想教室”。

  活动后索尼(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高桥洋先生向记者表示:“‘为了下一代’是索尼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我们也将一直致力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索尼梦想教室’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不仅给孩子们提供科技教育设施,还将持续给孩子们带来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科学课堂,希望‘索尼梦想教室’帮助更多的中国青少年实现科学梦想。”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