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王海霞:只有真正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

2016年05月30日 09:09   来源:新华网   

王海霞做客公益讲堂。

  5月25日下午,由新华网联合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公益中国九人行——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大型融媒体互动访谈栏目开播。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美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海霞参做客公益讲堂。王海霞分别从风筝艺术、古琴艺术以及非遗的传承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风筝:身边的艺术

  王海霞说,风筝艺术讲的是“扎糊绘放”。以前,风筝还有散灾的用途,传说剪断风筝上的绳子可以让身上的疾病随之而去。到近代,随着风筝艺术不断的发展,风筝有四个著名的风筝产区,北京、天津、南通、山东潍坊。

  古琴 :传统文化集大成的载体

  琴棋书画中,古琴排在第一,因此古琴是中国文人首先要掌握的一门技艺。它已经有三千多年了的历史,2001年国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的第一个项目是昆曲、第二个就是古琴。古琴在形式上完全体现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2006年,在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后,相关人士提出并组织了古琴进校园的活动,但是能不能真正的走进我们的校园,怎么走进校园还要靠我们的传承人、专家、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非遗的传承在于真正的了解

  王海霞指出,现在非遗进校园已经很普及,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老师的专业知识不系统、不规范、不全面、不专业。其次,难度不分级,不知道什么年龄的孩子应该融入什么样的难度和技艺。因此教委、文化部、信息部国家的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数字化建设及应用,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给老师提供权威的、规范的文化资源,让老师做成课件教学生,按照不同孩子的年龄和心理需求以及生理特点来教孩子。

  最后,王海霞强调,非遗传承的核心就是搞懂什么是真正的非遗。把所谓的创新设计用一些替代的材料,机械化电脑制作的衍生品都作为非遗,这不是我们的保护对象。我们的保护对象是原生态、原滋原味的,应该符合生产性保护的原则,一个是本真的材料,一个是传统的工艺流程,这些底线不能突破。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