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爱心手拉手”河北民间公益组织联盟成员——“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150多人赶赴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十里沟村发起“精准扶贫”第一战,用他们的双手为这里的贫困乡亲栽下1600棵核桃树。2015年冬天,志愿者们就曾来过这里,为村里36户52名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去了新棉衣、新棉被、新羽绒服和大米、小米、食用油、电暖器等物品。而这一次,志愿者们带来的却是一场暖心的脱贫计划。
“还有400棵核桃树苗,当日已交由当地村民自行栽种。天气再暖和一点,我们还要帮助十里沟42户贫困家庭栽种花椒树,并提供雏鸡,发展散养蛋鸡。发动大家给贫困家庭捐款,不如帮助他们栽下‘摇钱树’、养起‘招财鸡。’”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会长温德军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活动是志愿者协会拓展公益内涵,以“经济林+蛋鸡散养”的方式尝试“精准扶贫”,先期选择了十里沟村的3个自然村、42个贫困家庭为试点。
贫困山村脱贫难
十里沟村是平山县苏家庄乡一个行政村,南边不远就是革命圣地西柏坡。该村因地形而得名,十里沟村位于一条狭长的山沟里,从沟口到沟顶还分布着11个自然村,130户人家。130户村民居住分散,加上地少、灌溉不便、土地贫瘠,以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农作物产量低收入低,且地理位置偏僻,基础条件较差,大部分村民徘徊在温饱线上,以致十里沟成了苏家庄乡典型的贫困村。
2011年,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与十里沟村结缘,此后协会成员们每年都到村子里来,探望这里的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并为他们送去米、面、油和棉衣等生活必需品。不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永不停歇的扶困济贫、解危帮难,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十里沟村的贫困现状。
发动大家给贫困家庭捐款再多,也有花完的那一天;慰问孤寡送去再多的米、面、油,也总有吃完的时候。自从走进了十里沟村,温德军就一直思索如何才能彻底帮助乡亲摆脱贫困。平山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民间公益力量能不能发挥优势参与脱贫攻坚,改“输血”为“造血”,帮助十里沟村的乡亲过上好日子?温德军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协会成员们的广泛支持。不过,大家普遍认为,凭借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帮助十里沟发展工业项目和乡村旅游,投资太大,要想短时间里见到成效,激发乡亲脱贫致富的动力,可以因地制宜尝试扶助十里沟发展林果经济和养殖。
方向瞄准了,可养什么、种什么?帮助十里沟脱贫的资金又从哪来呢?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数百名成员几经商议、座谈,目标渐渐清晰起来,大家决定依托协会自身人才技术优势结合十里沟的地形地貌及环境特点,帮助十里沟种植核桃、花椒,试点散养柴鸡。至于启动资金,事业小有成就的协会成员于进、王凤爽两个年轻人自告奋勇,愿意提供资金。
2月的元宵节过后,温德军、于进、王凤爽一次又一次去十里沟村进行项目调研,征求村干部和村民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十里沟村和村民非常支持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的设想,3月11日,温德军、于进赴十里沟与村干部签订了帮扶协议。
栽下脱贫“摇钱树”
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的帮扶计划是,先以十里沟大吾沟村、二道河村及绿园村3个自然村的42个贫困家庭为试点,于进、王凤爽出资提供2000棵核桃树苗、2000棵花椒树,发展林果经济,靠核桃和花椒增加42户村民收入。此外,协会还为每户提供50只蛋鸡,规定饲养方法为散养,协会负责宣传。产蛋后,发动协会成员、市民自驾采购,间接帮助村民增加收入。
“我们选的核桃品种是薄皮核桃,品种优良,两年后就可以结果。”于进、王凤爽创业成功后,热心参与公益事业,这一次,他们希望可以种下“摇钱树”,帮十里沟的乡亲摆脱贫困。
至于后期计划,于进、王凤爽向《慈善公益报》记者透露,因为十里沟地处山区,耕地、林地不便灌溉,下一步,他们还打算出资帮助十里沟修建蓄水池,改变该村靠天吃饭的历史,并为十里沟发展山村旅游和农家乐创造条件。
“经济林+蛋鸡散养”帮扶模式是石家庄一家人志愿者协会首次试水“精准扶贫”,目前并无经验可循。于进、王凤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民间公益组织对接扶贫是大势所趋,“没有经验,总得有人去尝试探索经验。”
温德军坦言,我们坚信,在协会志愿者的长期努力下,和十里沟村的村民携手并进,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一定可以让生活富裕起来。3个自然村作为试点,如果成功,来年扩大规模让他们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
记者 安 迪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