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应该从娃娃抓起,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让我们来听听业内人士是怎样解读的。
应该走啥模式
郝海东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足球有自己的规律,这不是自己想当然,足球就是体系的建立,从校园足球到职业足球一定要有体量,就是竞赛体系、培训体系、师资体系、组织体系,这需要整个社会一起来努力。
在孙雯看来,发展中国足球主要是借鉴,但还是根据自身的条件,一定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中国足协原专职副主席闫世铎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足球给孩子们带来最大的是教育,足球文化内涵中的核心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备因素。诚信、制度、不怕困难、不怕失败、接受挑战,要把足球这些基本元素放大到人生、放大到社会。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是北京市为数不多的培养足球人才的定向学校之一,其校园足球之所以发展得如火如荼,有其历史原因。这主要得益于学校10多年前与俱乐部开展的合作。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体育的专业性很强,并不是每个体育老师都能够教足球。因为,足球不但需要基本的技能,更需要大量的技巧性训练。发展校园足球,只靠学校体育老师恐难成气候。北京市回民学校校长魏健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专业教师的教学训练效果与普通体育教师是完全不一样的,而多数学校的体育老师都不是学足球专业的。
为了提升校园足球水平,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和北京市回民学校都采取了与校外俱乐部合作的形式,方庄教育集群师资由教育集群以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与俱乐部合作更加紧密,引进了其专业教练为师生作指导。
领略足球魅力
魏健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要找准校园足球的定位,而不能只像过去那样通过比赛拿成绩,要尽量淡化体育比赛成绩,让学生回归足球项目本源。”
朝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校园足球承载着提升国人身体素质的重任,与其说抓足球项目,不如说是以足球项目为契机,抓一些项目来促进青少年体质提升,引导青少年热爱体育运动,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的综合素养。在陈立华看来,校园足球的任务是普及足球项目,通过营造足球文化氛围,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为中国足球培养群众基础。陈立华还以巴西和英国注册球员所占人口比为例,来说明中国足球群众基础薄弱。一个体育项目只有具备很好的群众基础,才能够选拔出更加出色的运动员。
从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和北京市回民学校等一些学校的经验来看,推进校园足球应该分出层次来,在普及过程中选材,对一些有潜力又爱好足球的学生,应该予以适当提高。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的“专项化”。
记者 马 健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