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社会公益组织和法律援助措施力度不断加大,农民工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那么,今年春节农民工兄弟过得怎么样?他们2015年的工资拿到手了吗?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今年大部分农民工如愿拿到了薪水,但还是有农民工遇到了讨薪难的问题。为此,《慈善公益报》记者走进三位不同角色的农民工身边,感受他们目前的生活现状。
三个角色的农民工现状
一
第一眼见到任学强,《慈善公益报》记者不敢相信这是一位47岁的中年人,满脸的皱纹,黝黑的双手,“这里干活的人都这样,我算好的,他们底下的工人身上没白的地方。”从2013年年初,任学强来到这座位于山西省昔阳县的煤矿已经是第3个年头了,和其他矿工不同的是,他算是个带班的小工头,有20来个人,两个班,他主要负责外围施工现场的管理,比起下洞采矿的矿工而言,这是份又安全又体面的活。任学强说:“能到这里当个小工头,当时也是凭着总包工头的关系。要不然,当时想进都进不来。”
“那时候就听说做煤矿的赚钱,我的朋友是这个矿的包工头,一直在外面做工程,人很仗义,当时就问我愿不愿意到矿上帮忙,每个月8000元,做施工管理。我觉得专业对口,待遇也不错,我的朋友这么多年人也很靠谱,就动了心思。”就这样,任学强来到了山西。
好景不长,随着煤矿业的不景气,政府对煤矿进行资源整合,煤矿老板的失联更是釜底抽薪一般,让原来运转正常的矿山如同遇到断头路的汽车,不得不停了下来。就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倒了之后的场景,随之而来的就是断崖一样的煤矿生态,总包商拿不到劳务费,采矿工人大量流失,可用变现的煤无人开采,大量承包商拿不到工程款,工人结不到工资。一个恶性循环,短短的半年,原来成百上千号人的矿区,瞬时变得冷冷清清。
从那时起,任学强就没再结到过工资,到现在有2年多了,“家里老婆孩子都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正在上小学的孩子,靠他妈妈的收入来维持学费和生活的开销。我现在也没脸回去,除非哪天能拿到这些年的工钱。”从任学强的眼神中,《慈善公益报》记者看到一丝不甘和无助。
二
49岁的山东人老韩是学挖掘机出身的,早年给人家打工,到处在工地上干活,后来慢慢有了点积蓄,就买了几台挖掘机,自己组了3~4个人的小车队,行情好的时候效益不错,一家人过得蛮滋润的。不过这些年,老韩的日子却很难过。
“2010年的时候,我在内蒙古贷款买了几台挖掘机,找了几个山东老乡,组了个小车队,专门给矿上做土方工程,本来想着趁行情好能赚点钱,谁知道栽了个大跟头,落到现在这个地步。”老韩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原来他所在的那个煤矿由于经营不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老板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就再也维持不下去了,所有工程款都到不了位,本想着由别人来接手,谁想这一拖就是2年,对工人的承诺也迟迟兑现不了,没有工程就没有收入,老韩活活地就被拖垮了。
“我个人垫进去200多万元收不回来不说,银行贷款还不上,现在挖掘机也被银行收走了,由于信用问题,老韩还上了征信黑名单,彻底成了‘黑户’,机票车票都没办法买,现在想去哪都困难。孩子28岁了,还没有结婚,没钱盖不起房子啊!”谈到儿子,老韩一脸愧疚,现在老韩在村里的名声也因为他的落魄而名声扫地,很少有人愿意和他们家来往。“真不知道这种煎熬还要多久,有时候想死的心都有。”老韩无奈地说道。
《慈善公益报》记者打听了一下,在老韩所在矿区,和他同样遭遇的车队还有很多,现在手里没车没人的老韩只得干起老本行,到别的尚在经营的煤矿开挖掘机,赚点糊口的生活费。
三
个子不高,虽然也是一脸沧桑,但是谈吐间还是透露着一股精明,当操着一口福建口音普通话的郭元飞坐在《慈善公益报》记者的对面时,年纪并不大的他,两鬓的头发已经花白,只不过被他细心地遮盖起来。
“我现在名义上是承包工程的,可谁都知道我其实就是个农民工,一个负债累累,还讨不到工钱的农民工。”郭元飞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
从2007年来到山西阳泉三都煤矿起,到现在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2009年,在阳泉做了2年工程后,郭元飞通过朋友认识了煤矿老板卓某及他的合作者郭宝钟(化名),郭宝钟告诉郭元飞,他手上有400亩地,可以开采,但是手里没有工人,希望与郭元飞接这个工程。最后二人签订劳务协议,由郭元飞出资招人,盖宿舍,买设备做土方,开采等工程,由卓某与郭宝钟出劳务费。
“为了这个工程,我前前后后出资近6000万元,当时人最多的时候有近1000人。”郭元飞指着一排排的厂房宿舍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2013年的春节过完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煤矿老板卓某失联,所有煤矿工程被迫全部停止,我去找郭宝忠商议,既然工程停了,就把几个月下来近800万元的煤款先结算,好给工人与下面分包商一个交代,郭宝钟告诉我现在只能等中院的裁定,让我去和中院交涉,最后也只换回200多万元,勉强把下面人的工资应付过去。”
《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债务原因,阳泉中院将煤矿裁定给第三方开采,在这个过程中,郭元飞与中院进行了交涉,中院答应开采的第一笔煤款用于支付欠郭元飞的劳务费,但是在法院出示公告,由其指定的工程队进场后,郭元飞没有拿到法院承诺的煤款,连做工程的资格也被剥夺了。
“这期间我们多次进行阻止,但是对方都是强行开工,好几次都起了冲突,我多次去政府相关部门去信访,都没有结果,最后只是在相关部分的协调下,由郭宝钟出面,给我打了一张白条。”郭元飞说。
郭元飞指着桌上厚厚的一沓结算单对《慈善公益报》记者说:“那么长时间没有工程,损失都是我一个人担着,那边采出来的2000多万煤款,一分都没到我手里,我也没地方去讲理,手底下的人都离我而去,我现在都是孤家寡人了。”
公益组合拳打破讨薪难
虽然现在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农民工兄弟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工资也不再像以前那么难要了。但是我们也需要理智的看到,要彻底根治侵犯农民工权益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面对着这样的现象,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说:“造成这一问题的制度层面的最大症结是:立法边界的模糊加大了农民工维权成本,即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人为划分,使农民工维权复杂化。”
佟丽华进一步向《慈善公益报》记者表示,许多本应由劳动部门处理的争议在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之间被推来推去,不仅延误了农民工维权的时间,人为扩大农民工的维权成本,而且把大量权益受到侵害的农民工排除在《劳动法》保护范围之外,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许多能够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入罪。刑法修正案(八)作出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企业(包括直接承包建设单位发包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不得以工程款未到位等为由克扣或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得将合同应收工程款等经营风险转嫁给农民工。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李长安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称:“解决农民工讨薪的问题,需要打好组合拳。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法规,比如保证金制度,要求农民工用工比较多的企业都缴纳一定的资金保证金,就是为了应对企业一旦出现欠薪,可以用保证金进行临时支付;第二是把违规的企业纳入诚信体系,把对它的贷款、用地、用工等扶持与信用情况挂钩,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企业,采取一定的信用暂停,比如在发放贷款的时候限制额度,甚至不发放贷款等;第三是要求工会组织等社会组织介入,使农民在维权的时候有组织上的依靠。”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不断加强保障农民工权益的环境下,社会公益组织和法律援助机构在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包工头王国君现在还有一个身份——为农民工义务讨薪的公益组织的负责人,这一切都源起8年前,刚到北京的王国君第一份工作就被恶意拖欠了5000多元钱的工资。被骗了工钱后,他带着工友一起讨薪,但是因为缺少法律知识,王国君当年的案子败诉。8年前被恶意拖欠工资的经历让他至今刻骨铭心,也让他坚定的走上了无偿为农民工讨薪的公益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王国君和他的朋友们无偿为600多名农民工提供了法律咨询,还帮助了100多个农民工讨要了劳动报酬。
来自湖北襄阳的农民工谢师傅近日向公益律师王律师求助,希望帮他讨回8000多元工资。38岁的木工谢师傅在离开单位讨要工资时,多次遭到无理拒绝,厂方还带人把谢师傅打伤。接到求助后,王律师随同谢师傅来到该家具厂,在公益律师的协调下,当晚,家具厂带谢师傅去医院进行了治疗,并支付了4000元工资,随后谢师傅领到了剩余的4500元工资。
江苏律师协会维护农民工权益法律援助工作站公益律师王丽娜在接受《慈善公益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农民工法律意识相对淡薄有关,但更与靠法律维权之路的艰辛有关:靠法律维权需要成本,而农民工恰恰是因为生活窘困才走上讨薪之路。法律程序相对繁琐、时限较长,长时间的维权对农民工也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最为关键的是,法院判完了,有可能遭遇执行难,打了一圈官司,耗费了不少心血,最后拿不到工资还倒贴官司的费用,农民工认为得不偿失。
记者手记:
春节已经过去了,大部分农民工兄弟已经开始陆续返城,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回到了让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为了生活,他们还得继续在这条路上奔波,但是现在他们并不孤独,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关注着他们,尽自己全部的力量与他们并肩同行。农民工兄弟将不再是社会弱势群体,在法律的保护下,在政府和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他们正慢慢地主导自己的前途。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的人受挫即折,每挫每折;有的人遇挫不折,越挫越勇;挫折向来都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只要永不言弃,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像郭元飞、任学强、老韩这样的人,还得继续为他们的讨薪做着努力,对于明天,他们还是充满了希望,用郭元飞的话来说——“坚持,就能换取明天的希望。”
记者 泊 伟 见习记者 李 馨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