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花旗集团基金会、顶新公益基金会、箭牌基金会支持,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协办的2016全国高校公益论坛暨《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秘书长刘文奎、副秘书长陈红涛、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经济顾问郑元、全国学联执行主席王思衍、花旗中国董事总经理、副行长滕红军、顶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滕鸿年、箭牌糖果(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传播经理李清丽、著名影视演员杨童舒、媒体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同来自全国百所高校的公益社团负责人及指导老师,参与了此次公益活动。本次活动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慕林杉主持。

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致辞。
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介绍,作为公益未来项目品牌活动,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已举办三届。论坛邀请业界专家和爱心企业的代表,开拓高校公益社团学生参与公益的思维,促进青年大学生了解公益慈善,培育现代公益理念,促成更多的企业可持续地助力高校公益,从而推动中国公益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新鲜出炉,揭示四大发现
为了详细了解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的公益情况,为高校社团提供更合适的公益项目,探索高校公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15年12月开展了全国大学生公益活动现状问卷调查。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陈红涛在本届论坛上发布了《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强调了其中四个重要发现:
一、大学生公益热情高涨。2015年度,九成以上大学生参与过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公益类型。高达78%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参与了志愿者服务。数据反映出大学生对志愿活动有着较高的积极性。2015年度,44%的受调查大学生实际参与了捐款, 参与捐款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149元 , 受调查大学生的年度捐款平均额为66元。
二、大学生对中国公益充满信心。58%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公益出于上升期。35%大学生明确表示有意愿毕业后从事公益工作。
三、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显示35%的学生最希望参与的志愿服务类型是支教志愿者,而在现实中参加的志愿服务中,参与支教志愿者的比例仅有16%;慰问弱势群体在志愿服务类型理想中排第五位,占27%,但却是大学生现实当中参与志愿服务最多的一项,占38%。四、在大学生公益活动组织者中公益机构、企业等校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大学生通过公益机构、政府、企业参与公益活动的占比分别为18%、3%、1%。
多方资源联动,助力大学生公益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日益提高,高校公益社团蓬勃涌现,呈现燎原之势,吸引了许多大学生参与进来。高校公益社团培养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我国从事志愿服务队伍的中坚力量,甚至有些学生将投身公益事业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选择。如何集中更多资源,助力高校公益的发展,使公益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成为本届论坛的热议话题。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中国扶贫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支持大学生公益发展,2002年启动新长城大学生自强项目,目前已在高校指导成立104所新长城自强社。2012年启动公益未来项目,通过该平台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从而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目前平台入驻社团已超过600个。
著名影视演员杨童舒以实际行动来到活动现场助阵,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未来项目爱心大使的身份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个人支持高校公益社团发展,通过校园社团公益活动的开展,培育出一批有理想、有爱心、有能力的中国未来的栋梁之才。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