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左一)、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高双进(左二)、国家林业局保护司总工程师严旬(右二)与Heart Panda创始人陈沵沵(右一)共同为“WWF来华35周年大熊猫公共艺术巡回展”揭幕。

展出在WWF来华35周年庆典现场的熊猫。
12月2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举办“在中国·在一起”WWF来华35周年分享庆典,纪念来到中国开展保护工作35周年。在与众多合作伙伴回顾过去35周年WWF在中国的主要工作和环保成就的同时,WWF与Heart Panda合作的“WWF来华35周年大熊猫公共艺术巡回展”也在活动现场揭幕。
20世纪70年代末,四川地区箭竹大面积开花,大熊猫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1980年,在中国政府的邀请下,WWF派出多名国际物种保护专家来到中国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帮助开展大熊猫保护的相关工作,WWF也由此成为在中国开展实地保护工作的第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
35年来,以大熊猫保护为起点,WWF在中国的项目领域已经扩展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从莽莽东北林海到巍巍西南峻岭,从东海之滨到长江之源,WWF植根中国,密切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科研机构、NGO、商业领域等众多合作伙伴开展工作,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35年来,WWF支持超过260多万公顷的森林开展可持续认证;在气候、能源、可持续金融、生态足迹等领域提出政策建议;推动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区,拯救着包括东北虎、大熊猫、麋鹿、江豚等在内的濒危物种;在商业领域倡导MSC(海洋管理委员会)、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FSC(森林管理委员会)等环保标准,帮助企业通过“水管理先锋”、“碳减排先锋”、“全球森林贸易网络”等项目实现更可持续地生产和经营;在中国推广“地球一小时”、“可持续消费周”等公众活动,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WWF在中国取得的环保成绩离不开所有支持和帮助WWF实现这些目标的政府、科研机构、NGO组织和企业的支持。”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说,“下一个35周年,中国正面临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中国正以前所未有地力度开展环境治理的工作。我们期待能与更多关注中国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合作伙伴一起,植根中国,为了中国的青山绿水而努力。”
在分享庆典上,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与来自全球首个大熊猫公共艺术活动Heart Panda的创始人陈沵沵女士以及众多合作伙伴还共同为“WWF来华35周年大熊猫公共艺术巡回展”揭幕。活动现场展示了9座风格迥异的艺术大熊猫,由Heart Panda在200多份作品中精选而出,已经在德国柏林、上海以及香港进行展出,作品汇集名人、艺术家、高校学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匠人的创意和对大熊猫的热爱。
陈沵沵说:“Heart Panda 以熊猫作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而WWF在进驻中国的时候大熊猫保护是他们做的第一个项目,这是Heart Panda与WWF注定的缘分。艺术与环保结合,希望通过Heart Panda 这样的公共艺术巡展的形式,能唤起更多人对于环保的关注。”
据2015年2月末公布结果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野生大熊猫数量达到1864只,相比2003年的“三调”调查结果增加268只,增长了16.8%。作为庆祝WWF来华35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Heart Panda专门制作了1864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将在多个城市巡回展出,庆祝中国在大熊猫保护上取得的成绩,更希望由此唤起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