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2日,各国政府在巴黎最终敲定了一个全球气候协议,为世界长期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新基础。新协议还需不断加强力度,各国政府要落实国内气候行动,消除排放差距、投资能源转型、保护弱势人群和生态脆弱地区。大会上,政府、城市和企业携手发出了清晰信号:世界已准备好转向清洁能源。
本届巴黎大会,超过180个国家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150个国家领袖于谈判首日齐聚巴黎发表演讲;成千上万民众在世界各地数十个城市参与气候游行。经过两周谈判,各国政府达成协议。此协议在设定长期目标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若想达成将全球温升控制在远低于2摄氏度以内或1.5摄氏度以内的长期目标,协议还亟需得到加强和补充,以推动短期行动。同时,气候适应资金、损失与损害机制、加大减排量,是巴黎后应采取的下一步行动。
巴黎协议将在2020年生效。然而,科学指出若想让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或远低于2摄氏度,碳排放量必须在2020年达到峰值,并在此之后快速下降。若将现有的气候承诺加总,也仅达到目标额度的一半,留下120-160亿吨排放差距。
WWF参会代表团团长塔斯尼姆•艾瑟普(Tasneem Essop)表示: “巴黎协议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我们在这里取得了进展,但工作还远未完成。我们要转向国内行动。我们要继续联合政府、城市、企业和民众,落实更大力度减排行动、确保发展中国家能源转型获得应有的投资、弱势人群和生态脆弱地区得以保护。明年,各国需继续回来,落实并加强今天所做的承诺。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