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颁奖典礼于深圳举办,包括公益人物、行动、组织、思想等奖项在内共16个获奖名单公布。
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评委会主席徐永光表示,不论是当选的,还是没有当选的项目、人物、机构,它们的质量代表了中国公益的发展方向,“是引领整个行业创新、突破,注重效率的。”
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评委金锦萍则评价称,责任中国肩负的不仅是传播义务,更重要的是“使命与担当”,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些命题,将见证着责任中国伴随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与成长。
呈专业化、行业化、组织化态势
较之去年,“责任中国”各大奖项今年的获奖数量有所调整。其中,“公益人物奖”由5个变成3个,“公益行动奖”由10个变成5个,“公益组织奖”则由1个增加为2个。
对此,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联合主办方代表及评审召集人郭媛表示,“相较以往较为个人化、个体化的公益行动和项目,今年的入围名单中,呈现更为群体化、专业化、组织化乃至行业化的态势,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方向”。
从公益行动奖的最终获奖名单看来,“尼泊尔地震中国民间救援行动”、“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等在坊间均具有较高知名度。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评委、原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认为,“尼泊尔地震中国民间救援行动”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者,但呈现了一种联合协作的形态,各种力量、资源整合在一起,更有利助推问题的解决。
公益组织奖方面,在业内看来,敦和基金会、爱佑基金会均为企业家所发起创立,注重高效性、专业性。
此外,在保持原有的奖项设置上,主办方今年新增设了“企业社会创新奖”。该奖项采用相对独立又遵循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评审委员会规则的评选方式,奖励由百名企业社会责任负责人联合推荐的有社会创新性、公益传播影响力的企业社会创新项目。
跨界力量进入,打造更开放的公益品牌
今年,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进入第六个年头。以往,此奖项主要由南方都市报社一家主办,但从去年开始,这个盛典由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卫视、微博三家合办。在实现全媒体战略联合的同时,政府、基金会、NGO、学界、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的力量也更多地参与了进来,在多方合作下,主办方力图将“责任中国”推动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公益事业交流平台,一个更开放的公益品牌。
在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评委、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郭巍青看来,跨界力量推动公益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企业力量的进入,媒体力量的进入,对于公益慈善而言是件好事情。郭巍青说:“公益项目既需要脚踏实地做事,也需要引入更多的跨界力量,才能链接更多的资源。对于这种趋势,我是非常赞同的。”
附: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获奖名单
1、公益行动奖
全城义载
义工秋楚举报百色助学网王杰性侵女童
女童保护
尼泊尔地震中国民间救援行动
中国首个互联网公益日
2、公益人物奖
王选
王克勤
涂猛
3、企业创新奖
嘉吉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
IBM企业全球志愿服务队
可口可乐“净水24小时”灾后应急救援机制
4、组织奖
爱佑慈善基金会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
5、思想奖
李小云
6、致敬奖
丘仲辉
王振耀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