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我们到哪里去养老?

2015年12月03日 15:32   来源:天津日报   

  人的一生中,会遭遇数不清的迟到——上学迟到,上班迟到,预约迟到……然而,没有任何一种迟到会令我的朋友一家人肝肠寸断而难以释怀。由于种种原因,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养老,是个难题,让我们一起找找破解难题的方法吧!

  想入养老院

  老人经不起太长的等待

  我朋友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开明和乐观的老人。老人早年行伍出身,体格硬朗,思想开放。但随着暮年的到来,他所感到的是一种隐忧和担心。他常常说,说啥也不能再给正为事业打拼的两个女儿增加负担,想进入一所养老院颐养天年,享受一下养老院静静的生活。两个女儿十分孝顺,开着车,用了十几天时间考察了全市各种规格和档次的养老院,最后,终于敲定了一家高档的养老院。这里有75张床位,设施、环境都十分满意。但入住价格不菲,每月要交纳三千元养老金。但她们认为值。在进行一系列填表、登记手续时,他们才知道,前边还有101名老人早已登记在册,这就是说,要等前边101名老人都进来后,才能轮到他们。当向老人说明这一情况后,没想到老人竟愉快地答应了,说愿意等!

  那年是2005年10月15日。老人已七十三岁。而这一等就是十年,老人在等待入院期间,积极锻炼身体。后来,虽然老人几次病危住院,但都有惊无险,化险为夷。今年10月份,一纸入院通知书突然寄到了老人手里,一家人百感交集,他们在惊喜之余,脑子里画了个问号?是这家养老院扩建了规模增加了床位?还是说排在前边的101名老人先后都去世了?一家人来不及细想,赶紧为老人入院做各种准备。可问题又来了,老人登记时是单身,这次还有老伴呢。尽管两位老人没有履行登记手续,但毕竟也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七八年,也有了一定的感情。再说,入院之前还是要带老人去实地考察一下的,家里人甚至连去考察的理由都想好了——去看望老人在南京的弟弟。显而易见,这是为了瞒着那位老伴而想的主意。可谁知还没等实施这善意的谎言,老人突然病倒了!紧急送到医院治疗抢救的三天后,老人与世长辞!在老人去世后的第十天,那家养老院来电话了,问老人还去不去?接到这个电话,一家人心如刀绞,那源自心底的悲痛化作了无声的泪水滚滚而出!

  这家养老院十年才有101名老人去世,一方面说是现在生活与医疗条件好了,老人们的医疗有了充分保障,使得老人们的寿命得以延长;从另一方面说,像这位老人这样漫长等待的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们是在用自己的耐力和体力时刻等待养老院的召唤。作为一个人,又有多少个十年经得起这样的等待?这样看来,凸显了我们养老事业及社会保障方面的缺口是多么巨大!我们是应该庆幸这些老人赶上了好日子而为那些正在院内颐养天年的老人们高兴,还是应该为入院而焦灼万分并望眼欲穿的那些老人们感到遗憾呢?

  想居家养老

  儿女能否保证老人生活品质

  一朋友的母亲今年九十有余,与大儿子住在一起,儿孙满堂,能吃能喝,享受着天伦之乐。就是时而明白,时而糊涂。女儿嫁在邻庄,每当去看她时,就会拉着女儿的手关怀备至嘘寒问暖:“你跟你妈来的?她咋不进来?那马车上冷不冷啊?”明明刚撂下筷子,却突然声泪俱下地控诉全家人好几天不给她饭吃。一家人只好好言相劝才罢了。她去洗脸时,顺手将假牙放在了面盆旁,转眼忘得干干净净。回头就可怜巴巴地冲七十岁的大儿子央求说:“你把牙给我吧!你把牙给我吧!妈还要吃饭呢!”说完突然朝儿子嘴里抠去:“还我牙,还我牙!”一家人常常为此类的事哭笑不得。这种没有尊严的活法,不禁让我们陷入沉重的思索:老年生活的品质咋保证?

  日前,微信上一则关于中西方养老的对话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中方老人有儿有女,一定要儿女尽孝,将儿女拟送他进养老院视为丢脸和大逆不道。认为养儿防老天经地义,应该应分;而英国老人对此感到诧异和惊愕,认为老之将至,进敬老院理所应当,那里才是老人们的最后归宿和安身之所。儿女既不欠老人的,老人也不应该依赖、依附子女。既不给儿女找麻烦,也显示了老人的自立自强。这才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和观念的迥异之处。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养老思想和观念,将人们禁锢在“养儿防老,天经地义”陈腐观念上不能自拔,才会有“丢脸、现眼”的一系列想法。

  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有的老人思想开通,有积极入院的行动和意愿;一方面有的老人还囿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坚决不去养老院而愿意依赖子女,以此安度晚年。这两种做法长期并存,实际上反映了在时代进程发展中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当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切实感受到老人入院这种现实的严峻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急需良好对策与应急措施。

  人们都非常推崇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的,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享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这不仅表达了儒家的一种观点,更是人们对理想社会的一种向往。

  国与民齐力

  按需养老实现我们的安享老年梦

  日前,一则关于养老的消息令人感奋与期盼。天津滨海新区将建设三所国办养老院和一所国办托老所,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总投资约6亿元,占地10.3万平方米,总规划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总设计床位2132张,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滨海新区困难老人的养老、救助、医疗康复基地。而在“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和完善老年服务设施。

  我曾采访过一位敬老院院长,他所创建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了一个先进典型,为全国所瞩目。他介绍说,按照养老服务的目标,今后居家享受养老的老年人将占绝大多数。此外,以后还将大力推进“虚拟养老院”的建设,将专业养老院的服务理念、内容和标准延伸进家庭和社区,使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项养老服务。特别是虚拟养老呼叫平台正在筹备建设,投用后,老年人在家中即可享受家政、配餐、急救、基本医疗等上门服务,以实现96%的老人能够在家安度晚年的目标。

  窥一斑而知全豹。无论是国家投资兴建养老院,还是启动居家养老模式;无论是筹建虚拟养老平台,还是“以房养老”经验的试运行,都是今后老年人安享生活的一种很好形式。在呼吁老年人早日转变传统养老观念的同时,这些并存共生的养老新模式,真的是关乎数亿计老年人今后生存和幸福的硬指标,因为这是提升养老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今天我们面对父母们的辛辛苦苦和垂垂老矣,迫切需要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而安享天年。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