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CCSER构筑儿童免于失踪的"天网系统" 任重道远

2015年12月01日 10:04   来源:CSR环球   

  11月20日晚上,CCSER的服务器崩溃了,注册等候时间长达数小时,但很多家长还是坚持等待。在注册页面上,一个身背书包、头戴帽子的小孩站在漆黑的中国地图前,雷达正在不断探寻他此刻所在的位置。这些等候注册的家长都希望,这一幕永远不会到来。

  

  在“世界儿童日”的这一天,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hinese Children’s Safety Emergency Response ,“CCSER”)正式上线,平台鼓励微信用户建立儿童防丢档案及成为志愿者,一旦儿童失踪,就可以即时发布预警信息,就像美国的AMBER Alert一样。平台上线的消息短时间内被疯狂转发,首日就有数十万用户注册,但与此同时,也有家长质疑CCSER的发布流程极不规范,难以保障用户隐私,他们认为,需要担心的可能不是黑客,而是CCSER系统本身。

  无论是疯狂注册,还是怀疑系统,反映出来的都是中国父母心中深深的恐惧。

  何谓CCSER?

  中国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由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腾讯公益、微信联合发布。其中全权负责平台运作的是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中社社会工作发展基金会下属的一个专项基金,基金秘书长张永将是一名80后前刑警,经常被标注的身份是“儿童防侵害教育专家”,而执行理事长、捐赠人赵莉,则未有相关履历信息。

  根据官方介绍,平台的运作流程并不复杂。只要授权平台获取自己的地理位置后,用户就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而作为家长,在完成用户认证以后,帮自己的小孩填写一系列信息建立防丢档案,遇到紧急情况,即可一键对外发布警报信息,在儿童失踪的3小时内,半径30公里、90公里、690公里以内的志愿者都会陆续收到警报信息,3小时之后覆盖全国范围。平台认为,依托拥有6.5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能够有效构筑守护儿童免于失踪的“天网系统”。

  然而,要构筑天网,真的像平台说的那么简单吗?

流程设计

 

  根据CCSER现有的机制,目前这是一个“互助性质”的公益平台。孩子的档案信息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更新和维护,是否发布警报由家长来自行决定,是否提供协助、提供何种协助由志愿者决定。而平台本身,不具备儿童丢失信息的发布权限,也没有线下协助寻找儿童的义务。

  导致20日平台服务器崩溃的重要原因,就是许多家长第一时间注册并填写孩子信息。之所以鼓励家长事先填写,平台表示是希望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发布警报。对此,有家长认为这样的流程设计不合理,因为假如未更新和维护资料,事先收集的信息与孩子丢失时的状况可能并不相符,“不仅不能在今后帮助志愿者快速找人,反而会误导志愿者”。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当孩子真正失踪时,家长花几分钟的时间填写最准确的资料并发布警报。CCSER也在后续回应中表示,档案录入与否,由家长自己决定,平台不做强制性要求。

  

  ?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秘书长张永将

  发布警报信息由家长自行决定,也被许多用户形容为“非常儿戏”。即使由警方掌握警报发布权的AMBER Alert,也会受到恶作剧警报、家庭绑架等影响,可以预见,虚假警报将成为CCSER未来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对此,CCSER表示有“黑名单”机制,一旦用户发布虚假警报,就被列入黑名单禁止发布更多信息,但平台本身并没有执法权。

  技术力量

  平台上线首日的服务器问题也让用户质疑,CCSER是否真正具备作为发布平台的基本技术能力。事实上,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成立于2015年5月,初始资金200万元,虽然成立当日另外获得捐赠410万元,但仍然是公益组织中的“新手”,参与CCSER平台前期研发的团队也不过十多人。要应对平台的后续运维,现有的力量显然并不足够。

  

  截至发稿时间,CCSER的微信公众号仍然关闭失踪警报信息的发布功能,处于“服务器的升级扩容及产品优化”阶段,需要发布失踪讯息的家长需要下载CCSER的APP,但该APP并未在Android Market和App Store上线。CCSER称“对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确实缺乏丰富的应对经验”,并表示已经请到专业团队提供帮助和支持,“安卓端也会在本周之内完成上线,苹果客户端正在提交苹果官方审核的过程中”。

  用户隐私

  在CCSER部分功能关闭之前,有曾经注册的家长表示,平台要求填写的资料包括家长姓名、孩子姓名、家长和孩子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多项信息。寻找一个失踪的孩子是否需要如此多的用户信息?平台是否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保障这些隐私的安全?

  

  ?平台要求填写的资料包括家长姓名、孩子姓名、家长和孩子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多项信息

  对于这些质疑声音,CCSER表示需要对发布者和孩子的真实性进行严格限制,目前采用和公安部全国身份证信息核验中心联网核验,而且只做身份验证,不做采集。平台采用的服务器安全级别高,对用户数据采用的是分别加密处理。但回应中并未提及,为何此前需要用户填写诸如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其它信息。由于仍然在升级和优化中,我们无从得知CCSER是否会对用户资料需求和隐私规则作出调整。

  由谁主导

  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形容,AMBER Alert是建立在执法机构、广播公司、运输部门和无线公司之间的一种合作项目。相比之下,CCSER似乎显得势单力薄。

  在AMBER Alert的发展史中,除了Amber父母的推动作用,还能看到很多民间公益力量的身影,比如儿童警报基金会(Child Alert Foundation)建立了第一个全自动化的警报通知系统(Alert Notification System (ANS)),国际失踪及被剥削儿童保护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 (NCMEC))扩大了安珀警报的通知范围,时至今日,在美国各地都有这些公益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协助家长和警方发布安珀警报。是这些公益团队的不断推动,让安珀警报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但由于安珀警报的特殊性,发布权仍然主要掌握在警方手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真实性与传播效果。而仅仅由基金会运作的CCSER,虽然由用户庞大的微信作为后盾,但“执法机关”一环的缺失,可能最终导致警报的收效甚微。

  我们需要怎样的平台?

  必须承认,CCSER能调动大量的民间力量为寻回失踪儿童赢得线索和时间。事实上,早在CCSER出现之前,就有与寻找失踪儿童相关的APP产品,有产品已经达到了百万级的装机量,但相比起数亿用户量的微信,CCSER有着天然优势。

  正因为儿童失踪问题备受关注,项目运作能力、平台的警报流程设计、技术团队保障等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无论由谁来主导,公益项目都需要专业的规划设计与管理,而作为一个初始资金只有数百万元的基金会,中社儿童安全科技基金仍然需要在未来为自己正名。

  民间互助的第一步是值得点赞的,推动执法部门和更多民间团队的加入,经过不断的实验与完善,那个时候,中国的安珀警报才可能真正实现。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