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忽悠+鸡肋”,双十一能走多远?

2015年11月11日 10:13   来源:新华网   

  “忽悠 + 鸡肋”,双十一能走多远?

  文/扬帆远行

  双十一购物节,不少买家早就跃跃欲试,把想“拍”的东西放到了购物车里。但是,一些细心的用户发现,有些商品的价格悄悄地就上涨了。也就是说,电商们打算“先提价再打折”。(央广网)

  “双十一”期间虚假交易猖獗,商家利用“全网价格最低”、“史上最低价”、“销量第一”、“排名第一”等虚假宣传,以及“商家大清仓”、“非比寻常折扣优惠”、“先提价再打折”、“虚假刷订单”等诸多手段,带动成交量猛增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事实上,去年“双十一”前,国家工商总局就约谈了 10 家国内知名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指出了一些严重违法经营问题,提醒其履行法定义务自查、自纠,明示监管部门将采取后续措施,一些电商还就此作了表态。

  而消费者对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等突出问题,更是频遭吐槽、质疑连连和抱怨不断,尚且时至今日,消费者并没有看到上述问题得到根本性遏制和整治。

  以天猫商城为例,中国行业研究网的报告指出, 2013 年“双十一”当天,在天猫商城所购商品的退单量,占当天总成交量的 25% ,比阿里巴巴提供的数字足足高出了 15 个百分点,部分商家更高达 40% 。

  “双十一”购物节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鸡肋,无论是对网络交易平台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希望看到和持续下去的,因为在本来就质疑“销售虚假繁荣”且虎视眈眈的“网购星期一”等世界电商面前,这关系到中国电商的“双十一”未来之路是否能走得好、走的远、走的长。

  值得警惕的是,倘若只把目光集中在每年的“双十一”商品成交额所谓逐年创记录上,而对 与此反差巨大的 经营平台突出问题逐年增多解决不利,尤其是把消费者作为忽悠的对象甚至漠视消费者的利益,这样的“双十一”恐将违背初衷、不利发展,难保其生命力。

  尽管“双十一”与各家电商的骂战、诸多问题、媒体和消费者的批评质疑相伴,但“双十一”毕竟是在中国电商行业的大发展背景下,形成的中国网络购物节,其在普及大众网购、方便百姓购物、拉动经济发展、助力企业增效、促进物流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值得肯定。

而电商行业如何正视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保持和发展其自身应有的生命力,真正靠守法经营、规范管理、货真价实、消费者满意来巩固其在世界电商行业的引领地位,进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这或许是到了真应该思考并拿出实际行动来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