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对慈善市场化的反思:非营利的未来是营利?

2015年10月28日 10:28   来源:搜狐   

  

“傻瓜才会做没有回报的慈善。买个时尚的包包一样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好。”

 

  这是劳伦·布什劳伦(Lauren BushLauren )在2013年一次访谈中说的话。她创建了FEED营利组织,通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把销售简单环保的手提袋所得利润用于帮卢旺达的贫困孩子买学校餐点。访问她的是《经济学人》的编辑、《慈善资本主义:富人如何拯救世界》一书作者之一的马修·比硕(Matthew Bishop),他极力提倡非营利组织通过商业模式达到自己的目标。

  以营利促进慈善可持续发展

  当被问为什么FEED被认为是一个把利润用于捐赠的企业而不是一个传统慈善组织的时候,劳伦说:“与其到处追着别人求他们捐钱,不如通过销售产品来筹款……仅仅靠煽情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买到实际的产品。”

  对那些既需要包包又想做慈善的人来说,FEED同时满足了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两个需求。

  劳伦所做的商业化慈善跟PRODUCT (RED)几乎一样。(RED)是一个市场营销型合伙企业,它与全球知名品牌如苹果、Gap和星巴克合作,推出相关(RED)产品,然后将部分销售利润捐给旨在帮助非洲防治艾滋病、疟疾和肺结核的全球基金(Global Fund)。Product (RED)董事长坦新·史密斯(Tamsin Smith)说:“(RED)不是慈善,而是一种商业模式。”作为最知名的“议题营销”(cause-branded marketing)先驱者,(RED)创始人之一波比·瑟来福(Bobby Shriver)在《纽约时报》的采访中说:“Gap曾经想把销售(RED)T恤所得利润全捐给我们。但我们希望Gap能通过(RED)赚钱……如果人们因为(RED)销售产品大赚一笔,慈善捐赠的经济来源才会变成可持续的。”

  瑟来福和劳伦认为,这样的做法一箭双雕,既满足了自身的需求又能够为世界做一些贡献,“因此我们不应该为我们的物质主义而有罪恶感”。他们觉得,比起慈善,议题营销能更有效地筹集资金防治疾病、消除饥饿,因为人们在购物时花钱总是比捐赠时更加慷慨大方,而且议题营销回避了慈善通常要面对的“求别人给钱”和“情感销售”的问题。现在(RED)正在努力让顾客能够更轻松地参与慈善活动。既然购物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什么不用这种使消费者、公司和最需要被帮助的人三赢的模式呢?

  这种坦诚的实用主义让人难以拒绝。2011年9月,一群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以及如何看待市场、公司对社会影响等问题。在“下一代慈善(Next Gen: Charity)”会议上,主讲人服装大亨马克·恩科(Mark Ecko)很自豪地宣布“非营利的未来就是营利”。

  硅谷很多知名人士十分赞成这个主张。如皮耶尔·奥米德加(Pierre Omidyar, eBay创始人)、拉里·佩吉(Larry Page,Google创始人之一)、赛盖尔·布林(Sergey Brin,Google创始人之一)和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创始人之一)都很支持“Not For Sale”——一个反对人口售卖和奴隶制度的组织。虽然这个组织名为“Not For Sale”,但它正在开发一些诸如丁尼牛仔裤和电话之类的营利产品。在理想状态下,这些产品会给组织带来持续的收入进而成为慈善经济来源。另外,“启动者(Kickstarter)”的创始人声称这样的众筹平台“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建立了类似于捐赠者和非营利机构的联系”。

  消费削弱了传统慈善的意义

  采用消费方式推动慈善发展如今十分普遍。但是,当慈善捐赠和市场交易掺杂在一起,慈善作为另一种花钱方式的意义就减小了。传统的慈善动机——对人们生活的关心,对社会资金的创造,回报社会的责任——变成了消费主义的一部分。

  安吉拉·艾肯布里教授(Angela Eikenberry)和帕特丽夏·穆里·尼柯尔教授(Patricia Mooney Nickel)自创了“市场化慈善”这个术语来描述那些通过优越的商业模式筹集捐款来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慈善活动。艾肯布里认为市场化慈善通过支持“产品消费是人际关系的基础”而破坏了“慈善的变革潜力,这种潜力代表了对社会变化的需求和实践”。

  可能因为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冷漠,消费主义逐渐膨胀。在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Putnam)的代表作《一个人的保龄球(Bowling Alone)》里,帕特南发现人们之间的联系正在急剧减少,“各人自扫门前雪”则逐渐成为普遍现象。他认为大多数的美国人,即使有着不错的邻里环境,也是花越来越少的时间和邻里交际或者加入诸如教堂、老师和父母共同参与的教育协会、或者是保龄球同好会的群体活动,反而越来越多人更愿意花额外的钱去健身房、理发店或者私人的交际俱乐部。因此玛丽安·拜尔罗兹(MarianBerelowitz)相信未来“更多的商业会着眼于通过模拟以往的群体组织来建立现实社区”。有趣的是,普特南和汤姆斯·桑德尔(Thomas Sander)在2010年肯尼迪学院的跟踪报告中指出,与以往相比,有且只有更多年轻富有的白人投身到了社会活动当中,因为他们能够获得很多机会。

  前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经理、德莫斯公共政策研究组织(Demos)的成员之一迈克尔·爱德华(Michael Edwards)一针见血地描述了这次慈善资本主义运动:市民被简化为客户和顾客……民主被简化为竞争慈善品牌之间的选择,公民社会被剥夺了它的社会和政治意义,简化为市场的一部分……

  消费型慈善破坏了人们因同情心而想帮助别人的纯粹动力。慈善与消费不同,不是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是为了改善世界以及把我们的价值观、历史、资源和其他人的需要联系起来。但是,慈善的意义正在被“市场腐蚀性倾向”慢慢侵蚀,非市场的价值正在减少,“当我们认为某种产品会有市场,我们是将它当作单纯为了赚取利润的商品,而不是作为慈善的载体”。

  如果我们坚信这是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方法,那么我们就把自己推向了一个消费主义至上的世界。我们以慈善的名头用瓦尔比派克眼镜(WarbyParker)和汤姆布鞋(Toms)把自己从头到脚武装起来,却不再与需要帮助的人们有真正的联系,我们的“人性光辉”会慢慢消逝。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