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熊猫血”产妇大出血 多位志愿者主动献血

2015年08月28日 09:14   来源:北京青年报   

  昨日凌晨,微信朋友圈里传出一名产妇在安贞医院产后大出血,血型是稀有的RH阴性。消息很快扩散,众多志愿者主动前去献血,截至昨日下午4点半,一共有4位志愿者成功献血,总计1000毫升。目前产妇仍在重症监护室,其丈夫韩先生表示,目前妻子的情况“有一定好转”,血库里的全血也比较充足,但血小板仍然偏少。

  事发

  孩子平安但妻子大出血

  8月26日早上5点多,31岁的张慧(化名)被推进了安贞医院妇产科的产房。由于羊水已破,医生和丈夫韩先生决定让她顺产。上午10点左右,护士给张慧打了催产针,然而到了下午4点,孩子依然没出生,医生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采用剖腹产。

  下午6点半孩子平安出生,是个女孩,6斤9两,很健康。然而,孩子的母亲张慧并没有被推出产房。“7点时主任大夫慌慌张张地跑出来,通知我们产妇大出血了,”张慧的妹妹回忆说,“当时我们都吓坏了。”

  韩先生表示,当时医院很快从各大血库调血,大概给妻子输了20多个单元的血(1单元血为200毫升)。到了昨日凌晨2点多,妻子的大出血已经止住,不过当时血库里的血已经不多了。医生打算迫不得已使用阳性血,好在后来妻子没有出现大的反应。早上8点多,安贞医院又从血库分站调到了一部分阴性血。

  “从昨晚6点多到凌晨2点多,安贞医院的主任医生一直在抢救,忙活了一晚上。”韩先生说,“这边的血库不停地在接血站的电话,一晚上都在不停地从北京血库的各个分站调血,他们确实很辛苦,都挺不错的。”

  救助

  多位志愿者主动前来献血

  张慧的血型是Rh阴性A型血。Rh阴性血比较罕见,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又被称为“熊猫血”。昨日凌晨2点多,血库告急后,韩先生发动自己的好友在朋友圈和微博扩散信息,希望有血型一致的志愿者为妻子献血。

  “河南和山东血站的电话我们都打了,我们也给稀有血型联盟打了电话,但是晚上没有人接。”韩先生的好友李先生说。张慧出事后,他立马赶到了医院,一直忙到了第二天4点多。

  不过,稀有血型联盟很快就有了反馈。昨日早上八点多,第一位志愿者从军事博物馆赶过来,为张慧献了一个血小板。

  随后,韩先生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下午一点多,又有3位志愿者来到了安贞医院。取完献血单后,李先生把她们带到了最近的马甸桥西献血中心。

  40岁的陈女士在朝阳大悦城附近工作,中午吃饭看社区新闻时得知了消息,很快赶过来;尚女士和陈女士同岁,一年前加入了稀有血型联盟,“在qq群里看到消息后我就过来了”;邱女士的一位朋友和张慧是同事,在朋友圈看到后很快与韩先生取得了联系。

  三位志愿者都打算献400毫升,但陈女士两年前刚献过血,而邱女士体重没到100斤,因此都只让献了200毫升。

  下午3点,张慧的舅妈陪同另外两位志愿者来到了献血中心,“大城市的人真好,这么多好心人,太谢谢了。”她坐在志愿者旁边,不停地道谢。

  现状

  “有一定好转,血小板还是少些”

  截至昨日下午4点半,一共有4位志愿者成功献血,总计1000毫升,另有3位志愿者因为血油或者血压过高被告知不能献血,其中有一位打算第二天早上过来献血小板。张慧的妹妹打算晚上好好休息,为献血小板做准备。

  韩先生表示,医生告诉他“全血已经备出来了一些,目前血库里血小板少些,但明天只用备2个血小板就行”。由于采集血小板需要空腹,因此他打算给一些志愿者回电话,告知他们先不用过来了。

  “没想到会扩散得这么快,一方面确实挺好,但也导致病房和血库这边不停地接到电话,给他们工作造成了影响。”韩先生说。出事后,妻子所在单位的同事也都发动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帮忙找血型相同的人。

  目前妻子张慧的情况“有一定好转”,但仍然在重症监护室观察,ICU的大夫随时在监控,一有情况会立马通知家属。张慧的妹妹说,“有这么多好心人和志愿者,我姐会挺过来的。”文/见习记者 周丹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