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孤独症康复专家吴亮:来自星星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地坚守

2015年07月24日 09:39   来源:新华网   

   图为吴亮帮助孤独症孩子做训练。(照片由吴亮本人提供)

   新华网陕西频道7月20日电(郝云菲)“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能够生活自理,能够简单的融入社会,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陕西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主治医师吴亮说。

   吴亮在陕西省康复医院儿童康复科从事孤独症及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诊疗工作,通过学习和摸索,掌握了治疗孤独症患儿的多种基本技能,独特的个性化康复训练对孤独症孩子的康复效果十分明显。

   7年孤独症康复治疗经验 即使被伤到也不会生气

   “我从08年开始真正接触孤独症孩子,当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带着孩子站在我面前来寻求帮助时,对我产生了非常大的震撼”,吴亮说。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虽然不聋,却对外界充耳不闻,虽然不哑,却不愿意开口说话,虽然他们像星星一样纯净、漂亮,却也像星星一样冷漠、孤独,这些孩子就是自闭症儿童。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此类孩子一般表现为有语言障碍、交往障碍,并且兴趣狭窄,行为方式刻板。

   “这些孩子根本不听妈妈的指令,在房间里拿着东西乱跑。和这些孩子接触后,发现他们常常会有一些咬自己、拍墙或者打别人的行为。”吴亮说。

   “后来经过仔细观察和揣摩,我才发现这些孩子之所以会有伤人或者自伤的行为,主要是为了缓解他们自身的紧张,他们没有好的办法来释放自己。”

   吴亮说,当她了解了这些以后,即使是被孩子们伤到,也不会生气和躲避,而是想想办法帮助他们控制这种异常行为。

   谈到孤独症的发病原因,吴亮说:“到目前为止,各国都还没有找到自闭症真正的病因。”

   大量孤独症儿童错过最佳干预期 大龄患者就业和托管是空白

   对于孤独症康复和治疗工作的现状,吴亮说:“1到3岁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在2岁时及早确诊,可以争取到治疗时间,但大量孤独症儿童都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目前国内的康复机构过少,而且康复训练费用昂贵。“很多孩子在接受治疗后,进入正常的学校学习生活,但是这些学校往往在特殊教师和特殊教学方面条件缺失,孤独症孩子在随班就读后,缺乏有效的康复指导,使得这些孩子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最终也是会被劝退。”

   很多父母常常会对吴大夫提出自己的困惑,孤独症患儿在6岁之前可以待在康复中心,国家还有相应的救助项目,但是这些孩子6岁以后怎么办,16岁以后怎么办,父母衰老对他们没有照顾能力了怎么办,这些孩子去哪儿呢?

   吴亮说:“大龄孤独症患者劳动就业和托养基本是空白,大批孤独症青少年在离开康复机构之后无处可去,滞留家中难以自立,而且会功能衰退、病状加重。”

   那么这些大龄孤独症患者是否能够从事劳动,吴亮说:“一些简单的劳动还是可以的,比如说可以给他们建一些小菜园或者让他们做一些手工制品。挣来的钱可以存下来为他们用作医疗或者养老费用。”

   想在陕推广“早期介入丹佛模式” 建立陕西地区孤独症家长工作坊

   吴亮说,她今年6月23日至7月6日,参加了中国孤独症学科带头人研修班。在这里了解到了“早期介入丹佛模式”这个治疗方法,她想做一些本土化的调整之后,在医院儿童康复中心做推广。

   吴亮介绍到,“早期介入丹佛模式”是主要针对1到4岁自闭症儿童的早期综合性干预方法,需要康复医师、心理治疗师、特殊教师和家庭成员的团队合作。要按照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一对一的干预,家长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谈到今后的工作打算,吴亮说,她建立想陕西地区的孤独症家长工作坊。

   这个工作坊主要为家长定期举办孤独症康复讲座,给他们提供康复训练技术支持。家长可以将孩子的特殊行为录下来,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指导,从而给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干预方法。

   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治疗 孤独症需要全社会温柔的坚持

   “我常常在办公室写着病例,就听到外边妈妈打孩子,可能他们真的太累了。”

   “很多有孤独症孩子的家庭,一方会辞去工作专门照顾孩子,也有很多家庭会因此离婚。”

   吴亮说,很多孤独症家庭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孤独症孩子家长的心理健康也是必要的工作。她希望能有一些爱心团体或者志愿者能够愿意来替这些父母短暂照顾一下孩子,哪怕是半天或者2个小时,让他们能够安心的去吃个饭,放松一下。她愿意为这些志愿者进行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培训。

   吴亮叮嘱孤独症孩子的家长,当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家长不能频繁的给孩子做检查、换医院,这样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期,最好选择一家合适的康复机构,坚持对孩子做康复治疗,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吴亮说:“家长的陪伴是最好的治疗,给予孩子广泛的社会交往和参与的经历,教孩子认识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对孩子进行积极正向的支持,不要责骂、嘲笑或者抛弃孩子,而要温柔地坚守!”

   吴亮希望其他人也能温柔的对待这样的家庭和孩子,能够以宽容的态度接纳他们,鼓励自己的孩子跟这样的孩子做一些交流。

   “温柔地坚守”,吴亮说这是他们行业内常说的话。孤独症孩子需要的是家长、孤独症康复训练行业和全社会温柔地坚守,从而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也有一片生存之地。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