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入职季说房租:66.9%受访者入职后租房中介费高被吐槽

2015年07月10日 09:3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漫画/朱慧卿

  又是一年入职季,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们马上就要步入社会。在经历过找工作这场紧张的“战役”后,找房成为他们面临的又一难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1873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6.9%的受访者毕业入职后租房居住。

  民调显示,毕业生在租房过程中遇到的三个最大问题依次是:工作与租房地点难以协调(50.5%),网络图片与实际情况差距太大(33.7%),中介费太高(33.4%)。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程佳(化名)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为了以后上班方便,她本来打算在公司附近找房子,但无奈房价太贵,负担不起,最后只能选择在偏远一些地方租房。程佳发现,房屋中介在网上的照片多与实际不符合,不实地考察的话着实不放心。四处奔波了将近一个月,她才把房子定下来。

  调查显示,毕业生在租房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还包括中介公司难以选择(26.4%)、个人信息被泄露(24.8%)、中介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租房优惠限制太多(20.9%)、找不到合适的室友(20.1%)。

  今年刚刚毕业的北京某高校硕士毕业生王慧(化名)正为自己以后的生活状况担忧:“我一个月的收入扣除五险一金、所得税后到手也就4000多块,租房费用一项每月就花掉了我2300块,感觉自己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实属不易,都不敢想其他额外的消费。”

  王慧的苦恼在毕业生中较为普遍。对毕业生未来一个月收入的调查显示,2000元及以下的占11.0%,2001~4000元的占40.7%,4001~6000元的占29.4%,6001~8000元的占12.8%,8001~10000元的占3.8%,10000元以上的占2.3%。可见刚入职的人群收入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水平。而关于房租占入职时收入的比例,42.3%的受访者为30%及以下,34.0%的受访者为31%~40%,15.1%的受调查者为41%~50%,5.3%的受调查者为51%~60%,2.1%的受调查者为61%~70%,1.2%的受调查者为70%以上。房租占入职时收入30%以上的受访者占57.7%。

  调查显示,61.9%的受访者认为毕业租房有很大经济压力,33.7%的受调查者认为压力一般,仅4.4%的人完全无压力。对于租房压力,目前毕业生主要靠自己解决。租房费用甚至已经成为左右毕业生们在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作选择的首要因素。今年刚大学毕业的李刚(化名)对记者说:“我们公司在二环和五环都设有我这个工作岗位,我反而希望把我安排在五环的工作岗位。虽然偏离市中心有些远有诸多不方便,但是租房压力实在太大。总问父母要钱也不好意思,能省则省吧。”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占33.6%,二线城市的占45.4%,三四线城市的占19.1%,乡镇村庄的占1.4%;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占比6.7%,大专/高职学历的人占22.5%,本科学历的人占63.7%,研究生学历的人占7.1%;党政机关工作者占4.1%,事业单位工作者占17.9%,国有企业工作者占19.0%,私营民营企业工作者占42.2%,三资企业工作者占10.2%,创业者占2.6%。男性受访者占50.5%,女性受访者占49.5%。


(责任编辑 :石兰)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