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首页 > 公益新闻 > 正文

福彩开奖延时 公证处回应:一直盯守 结果真实(图)

2015年02月12日 14:25   来源:京华时报   钱卫华

  

  2015011期“双色球”开奖现场,北京市方圆公证处两名公证员进行公证

  1月25日,福彩双色球2015011期开奖延迟两小时一事引发关注,宁夏律师雍吉军将宁夏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北京市方圆公证处诉至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2月2日,法院受理此案。

  昨天,作为被告之一的北京市方圆公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天摇奖结果真实有效。

  公证员获通知单才能开奖

  昨天,北京市方圆公证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每次开奖均由公证员等2人到现场监督。事发当晚,公证员等2人如常于晚7点50分左右抵达现场。晚上7点55分,是中国福彩中心工作人员测试摇奖机的时间,此时摇奖机内没有球。测试之后,中国福彩中心工作人员向公证员报告摇奖机正常。此后,公证员没有离开演播厅。

  通常晚上8点30分至8点40分之间,中国福彩中心将全国销售数据进行汇总后,会制作出“摇奖通知单”。中国福彩中心工作人员把摇奖通知单签字后递交给公证员,只有在公证员拿到摇奖通知单后,才算是有了可以摇奖的指令。“这个指令表明原始数据已经封存,可以开始摇奖。”该负责人说。

  公证员一直在摇奖厅盯守

  但是,当晚9点公证员仍未接到“摇奖通知单”。“公证员在现场了解到的就是重庆福彩的系统异常,数据无法传输。”该负责人表示,这一点和中国福彩后来公布的事实一致,正是因为重庆销售数据无法传输,不能汇总全国销售数据并制作出“摇奖通知单”,导致无法在晚9点30分准时摇奖。

  公证员和其他所有工作人员一样,在现场等待摇奖指令。两名公证人员中一人负责在摇奖厅盯守,另

  名则和福彩方面进行联络和沟通。直到重庆方面的故障排除,完成数据汇总并封存后,当晚10点55分公证员拿到摇奖通知单,之后才进行摇奖。摇奖结束后,中国福彩中心和公证员对于各自记录的摇奖结果进行核对,双方确认一致,并且在公证员签字后才能发布中奖号码。“公证员一直在现场监督,数据汇总完毕拿到摇奖通知单才摇奖,所以摇奖结果是真实有效的。”该负责人说。

  新闻回顾

  福彩延迟开奖引诉讼

  今年1月25日,在没有预告的情况下,原本于当晚9点30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的福利彩票双色球2015011期开奖突然取消。延迟2小时后,中国福彩中心唯一指定网络信息发布媒体—中彩网官方微博突然在网上公布了该期中奖号码。此事引发大量彩民质疑,甚至怀疑福彩中心造假。次日凌晨3时42分,中国福利彩票官方网站对“延迟开奖”作出回应,称“出现数据索引异常,未能及时完成数据汇总和数据传输”。据悉,双色球由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发行,第15011期是2014年“双色球5亿派奖”的最后一期。“5亿派奖”是双色球上市11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派奖活动,总金额达到5亿元。

  1月26日上午,民政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双色球延迟两小时开奖”向彩民致歉。26日下午,一名张姓网友表示对延迟开奖解释不认同,其已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希望对中国福彩中心开奖的公正性进行审查。

  2月2日,宁夏合天律师事务所律师雍吉军正式将宁夏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北京市方圆公证处诉至银川市兴庆区人民法院,这在全国尚属首例。雍吉军表示,他也是购买了2015011期彩票的彩民,他选择告上法庭,要求三被告共同向原告返还彩票款100元,赔偿因其延迟播放导致购买彩票射幸利益损失200元,被告还要在宁夏公众媒体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承担本案诉讼费。


(责任编辑 :韩璐)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延深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